[发明专利]路线规划方法、数据挖掘方法、相应的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83889.4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3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吴雨佳;黄炜;赖鸿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21/34 | 分类号: | G01C2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张筱宁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线 规划 方法 数据 挖掘 相应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路线规划方法、数据挖掘方法、相应的装置及电子设备,该路线规划方法在行驶路线中包含掉头并行驶跨越途经路段的目标路线时,通过确定在途经路段中所需的最少并线次数,并获取途经路段对应车道方向的途经路段长度,可以根据设定的每次并线所需行驶的路段对应车道方向的单次并线长度,以及最少并线次数,确定跨越途经路段所需的最小长度,当途经路段长度小于最小长度时,将目标路线确定为不可通行路线,自动化地挖掘出目标路线是否存在并线困难的情况,以便在使用地图规划路线的过程中加以规避,避免了用户违章并线或无法完成并线而错过目标车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路线规划方法、数据挖掘方法、相应的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地图导航已经成为日常出行的重要辅助工具,其通常具有定位、路线规划及导航等功能,能够给用户带来很多方便。
在实际生活中,用户驾驶出行有时会遇到如图1所示的情况:在路段(link)1上行驶至路口后掉头进入路段2,途经路段2后右转进入路段3。可以看到,行驶经过路段2时往往需要跨越多条车道。若路段2的路程较短,用户很难完成多次并线到达右侧的右转车道,导致用户按照导航路线行驶容易出现连续并线的违章风险,或者在遵守交规的前提下无法完成并线,从而错过目标车道。
而现有的地图导航工具中,没有提供自动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需要进行人工室内街景评测或人工现场评测才能逐一作业判断是否存在上述情况,以进行规避。而人工作业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更新周期长等弊端,若未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并解决该问题,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路线规划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行驶路线中包含掉头并行驶跨越途经路段的目标路线时,确定在途经路段中所需的最少并线次数,并获取途经路段对应车道方向的途经路段长度;
根据设定的每次并线所需行驶的路段对应车道方向的单次并线长度,以及最少并线次数,确定跨越途经路段所需的最小长度;
当途经路段长度小于最小长度时,将目标路线确定为不可通行路线。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目标路线包括从退出路口退出途经路段,且退出路口有交通指示灯时,根据每次并线所需行驶的路段对应车道方向的设定的单次并线长度,以及最少并线次数,确定并线完成所需的最小长度,包括:
获取退出路口对应的路口实线长度;
根据单次并线长度、最少并线次数以及路口实线长度,确定跨越途经路段所需的最小长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在途经路段中所需的最少并线次数,包括:
获取距离途经路段驶入侧最近的退出车道导向信息所在的退出车道;
确定掉头后驶入途经路段的默认驶入车道;
将退出车道与默认驶入车道的车道数差值确定为最少并线次数。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掉头后驶入途经路段的默认驶入车道,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当途经路段的总车道数等于经过途经路段所要跨越的途经车道数时,将途经路段驶入侧的第二条车道确定为默认驶入车道;
当总车道数大于途经车道数时,确定总车道数比途经车道数多的多余车道数,将第二条车道远离途经路段驶入侧多余车道数后的车道确定为默认驶入车道。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获取退出路口对应的路口实线长度,包括:
确定途经路段的车道等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38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