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血浆中缬沙坦和沙库巴曲的浓度的测定方法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85123.X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5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余珊;曹媛媛;古珑;房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达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14;G01N30/34;G01N30/7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浆 中缬沙坦 沙库巴曲 浓度 测定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人血浆中缬沙坦和沙库巴曲的浓度的测定方法及其用途。提供一种人血浆中缬沙坦和沙库巴曲的浓度的测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血浆样品的配制工序,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的工序,其中所述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采用体积比为90/10的含0.1%甲酸的水‑含10%甲醇的乙腈的混合液作为流动相,采用粒径为3.5µm的色谱柱进行梯度洗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检测方法。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spectrometry,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缬沙坦和沙库巴曲的浓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血管紧张素II(Ang II)是由血管紧张素I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的多肽物质。人体的血管平滑肌、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以及脑的一些部位、心脏和肾脏器官的细胞上存在有血管紧张素受体。血管紧张素Ⅱ与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引起相应的生理效应,包括①使全身微动脉、静脉收缩,血压升高,回心血量增多;②增加交感缩血管纤维递质释放量;③使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④刺激肾上腺合成和释放醛固酮;⑤引起或增强渴觉、导致饮水行为。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ntagonist),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RBs),现已广泛用于临床高血压病及其他心肾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的治疗。“沙坦”类药物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抗高血压药物,其药理作用大体都是通过与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受体)特异性结合而拮抗Ang II的升血压和损害靶器官作用,但拮抗AT1受体的强度、选择性作用和化学活性物质(母体或其代谢物)等不尽相同。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种类繁多,例如氯沙坦、缬沙坦、伊普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等,其中以氯沙坦和缬沙坦在国内的应用最为广泛。
缬沙坦(Valsartan)属于非肽类、口服有效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它对AT1受体有高度选择性,可竞争性地拮抗而无任何激动作用,还可抑制AT1受体所介导的肾上腺球细胞释放的醛固醇,但对钾所致的释放没有抑制作用,这也说明缬沙坦对AT1受体的选择性作用。从分子水平上看,缬沙坦使AT1受体封闭、血管紧张素II血浆水平升高、刺激未封闭的AT2受体同时抗衡AT1受体的作用,从而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动物模型的体内试验也表明缬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对心收缩功能及心率无明显影响,而对血压正常的动物则不产生降压作用。良好的耐受性、较低的毒副作用和AT1受体的高效选择作用使缬沙坦成为一个有前景的抗高血压药物。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含有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sacubitril)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沙库巴曲缬沙坦钠通过LBQ657(前药沙库巴曲的活性代谢产物)抑制脑啡肽酶(中性肽链内切酶;NEP),同时通过缬沙坦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AT1受体。通过LBQ657增加脑啡肽酶所降解的肽类水平(例如利钠肽),同时通过缬沙坦抑制血管紧张素II作用,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产生心血管和肾脏作用。缬沙坦可通过选择性阻断AT1受体抑制血管紧张素II作用,还可抑制血管紧张素II依赖性醛固酮释放。
通常而言,检测血液或其他生物样本中的药物浓度是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基础。用于检测血浆药物浓度的方法应当具备高灵敏度、能够快速获得结果,和能够使用少量样品进行。然而,由于血液中存在包括磷脂、蛋白等多种组分,检测易受基质效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药物的各种物化性质,如何最大可能减少基质效应及残留,尽可能获得血液中药物的准确浓度,是本领域必须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达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方达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51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