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氨氮蒸发冷凝水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85193.5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7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许锦鹏;肖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思达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44;C02F1/461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王睿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氨氮 蒸发 冷凝 水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去盐工艺,特别涉及含氨氮蒸发冷凝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含氨氮蒸发冷凝水;将酸溶液加入到所述含氨氮蒸发冷凝水并将含氨氮蒸发冷凝水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得到第一产水;将酸溶液加入到所述第一产水并将第一产水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得到第二产水;将酸溶液加入到所述第二产水并将第二产水经过电解除盐处理得到电导率<1us/cm的输出水,在经过电解除盐处理时采用设备的可抗受电导率波动范围为10‑43us/cm。本方法相比于目前在含氨氮蒸发冷凝水处理中采用的脱盐树脂处理方式,本方法中的电解除盐设备达到使用寿命后,不会当成危险固废处理,即后期处理成本较低,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去盐工艺,特别涉及含氨氮蒸发冷凝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原来的化工盐水处理中,特别是含氨氮的蒸发冷凝水的回收中,采用的两级RO(反渗透膜)+脱盐树脂进行处理,但是脱盐树脂吸附氨氮及阴离子(硝酸根、氯根、硫酸根)吸附效果虽好,但是再生时一般会用6-8%氨水和6-8%硫酸溶液,再生费用较高,增大蒸发器处理量;树脂存在一定寿命,一般3-5年后,树脂性能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当作危险固废处理;如果受到两级RO产水电导率波动影响(10-40us/cm),会造成树脂出水波动较大。
反渗透膜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是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构件。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水质量更平稳且环保的含氨氮蒸发冷凝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氨氮蒸发冷凝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tep1、接收含氨氮蒸发冷凝水;
Step2、将酸溶液加入到所述含氨氮蒸发冷凝水并将含氨氮蒸发冷凝水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得到第一产水;
Step3、将酸溶液加入到所述第一产水并将第一产水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得到第二产水;
Step4、将酸溶液加入到所述第二产水并将第二产水经过电解除盐处理得到电导率<1us/cm的输出水,在经过电解除盐处理时采用设备的可抗受电导率波动范围为10-43us/cm。
通过采用将含氨氮蒸发冷凝水经过两级反渗透处理后,再经过电解除盐处理,相比于目前在含氨氮蒸发冷凝水处理中采用的脱盐树脂处理方式,本方法中的电解除盐设备达到使用寿命后,不会当成危险固废处理,即后期处理成本较低,节能环保,并且在本方法中采用电解除的方式在清洗和再生时无需消耗酸碱,强化了本方法的节能环保特性,采用设备的可抗受电导率波动范围为10-43us/cm时,使最终出水更稳定。
进一笔地是,所述输出水的电导率≥0.056us/cm。
进一笔地是,接收含氨氮蒸发冷凝水时先对含氨氮蒸发冷凝水进行预处理使该含氨氮蒸发冷凝水处于≤30℃并保持含氨氮蒸发冷凝水流畅。
将含氨氮蒸发冷凝水处于≤30℃时再进行反渗透膜处理,以保障反渗透处理的顺利进行并保障处理设备的安全运行。
进一笔地是,将含氨氮蒸发冷凝水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得到的浓水经过至少两级的反渗透膜处理且反渗透膜压强值随所处级数逐渐增高,以得到最终浓水。这里的浓水经过至少两级反渗透膜处理以充分浓缩。
进一笔地是,将经过至少两级的反渗透膜处理中得到的产水回流至所述第一产水并与该第一产水混合,这样以做到十分充分的对产水和浓水的回收利用,以作为近似零排放。
进一笔地是,将所述最终浓水进行去铵盐处理,这样以充分的对最终浓水进行回收。
进一笔地是,将所述第二产水经过电解除盐处理后得到的浓水与第一产水混合后再次经过反渗透膜处理。这样以保障最终产水的纯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思达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思达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51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