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绵羊奶掺假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85489.7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8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杨续金;包小兰;夏亚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N21/01;G01N27/20;G01N2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18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绵羊 掺假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一种绵羊奶掺假检测装置公开了一种通过导电柱和绵羊奶奶液形成检测回路,配合导电率检测仪对绵羊奶不同温度下的导电率进行持续检测,且能够配合调撑板对检测深度进行调节,使用便捷快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调撑板的中部置有拱起部,所述拱起部延伸至调撑板的两端,所述调撑板为弹性板,调撑板上开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分别靠近调撑板的两端,且位于拱起部上,主绝缘套置于一个通孔内部,所述主绝缘套上置有刻度,辅绝缘套置于另一个通孔内部,所述辅绝缘套上置有刻度,固定套的一端置于主绝缘套的一端上,固定套的另一端置于辅绝缘套的一端上,所述固定套为U型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绵羊奶掺假检测装置涉及一种能够对绵羊奶掺假进行检测的装置,属于食品质量检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导电柱和绵羊奶奶液形成检测回路,配合导电率检测仪对绵羊奶不同温度下的导电率进行持续检测,且能够配合调撑板对检测深度进行调节,使用便捷快捷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绵羊奶是一种综合营养成分含量比山羊奶和牛奶都高的营养制品,而且其相较于山羊奶和牛奶更便于人体吸收,特别是针对肠胃较为脆弱的婴幼儿来说,绵羊奶更加柔和便于幼儿的胃部消化,不会产生刺激影响,绵羊奶制品在市场上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婴幼儿绵羊奶的价格也普遍高于牛奶,在高利润的诱惑下,不可避免产生绵羊奶制品掺假现象,目前,对于绵羊奶的掺假通常是将绵羊奶与牛奶进行混杂,导致人员难以轻易区分,对于掺假绵羊奶的检测,现有技术中多是通过复杂的红外光谱分析进行检测,检测成本高,无法对其形成便捷快速的直观检测。
公告号CN101929951A公开了一种牛奶中掺羊奶的近红外光谱判别方法,该方法包括1)选取奶样、2)近红外光谱采集以及3)聚类分析建立定性判别模型的步骤,对生鲜奶和掺假奶进行聚类分析,实现定性判定,该发明采用红外光谱方法进行分析测试,整个检测过程操作繁琐,检测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发明一种绵羊奶掺假检测装置提供了一种通过导电柱和绵羊奶奶液形成检测回路,配合导电率检测仪对绵羊奶不同温度下的导电率进行持续检测,且能够配合调撑板对检测深度进行调节,使用便捷快捷的检测装置。
本发明一种绵羊奶掺假检测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绵羊奶掺假检测装置由手把、控制筒、固定套、主绝缘套、调撑板、主触头、辅触头、辅绝缘套、透光窗、照明灯、显示屏、导电柱和刮扫块组成,调撑板的中部置有拱起部,所述拱起部延伸至调撑板的两端,所述调撑板为弹性板,调撑板上开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分别靠近调撑板的两端,且位于拱起部上,主绝缘套置于一个通孔内部,所述主绝缘套上置有刻度,辅绝缘套置于另一个通孔内部,所述辅绝缘套上置有刻度,固定套的一端置于主绝缘套的一端上,固定套的另一端置于辅绝缘套的一端上,所述固定套为U型套,导电柱置于固定套内部,所述导电柱为U型柱,导电柱的一端置于主绝缘套的内部,导电柱的另一端置于辅绝缘套的内部,主触头置于导电柱的一端上,且延伸出主绝缘套的另一端,辅触头置于导电柱的另一端上,且延伸出辅绝缘套的另一端,所述主绝缘套上套置有刮扫块,所述辅绝缘套上套置有刮扫块,所述刮扫块为环形块,且位于通孔外圈,所述调撑板的中部开有透光窗,控制筒置于固定套的中部,照明灯置于控制筒的底部,且和透光窗相对应,显示屏置于控制筒的外部,所述固定套的中部置有手把,所述控制筒的内部置有导电率检测仪、信号转换器、数据处理装置、控制器和无线信号收发器,所述导电率检测仪通过数据传输线和信号转换器信号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器通过数据传输线和数据处理装置信号连接,所述数据处理装置通过数据传输线和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数据传输线和无线信号收发器连接,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和显示屏形成信息交互。
有益效果
一、能够通过对绵羊奶中进行导电率检测来判断绵阳奶的实际受潮侵蚀程度,准确判断绵阳奶是否产生变质的问题。
二、能够调整检测深度,针对不同层段的绵阳奶进行检测。
三、能够提供良好的光照调节来辅助人员观察奶色泽,进行真假和变质的判断。
四、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未经内蒙古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54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