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化处理工艺的碳源投加装置及投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87808.8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4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忠;陈光胜;李为;赵正刚;陈传孙;王文婧;胡波;马鹏;王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巴南排水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重庆晟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8 | 代理人: | 王海凤 |
地址: | 4013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化 处理 工艺 碳源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化处理工艺的碳源投加装置及投加方法,所述投加装置包括调配结构、检测结构和控制系统;调配结构包括搅拌结构和上料结构,搅拌结构用于碳源与水的搅拌混合,上料结构用于向搅拌桶落入间隔时间内所需重量的碳源;检测结构中第二流量计用于单位时间的进水体积,TN在线自动监测仪用于检测进水TN值,COD在线自动监测仪用于检测进水COD值;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和控制器,控制系统通过检测结构测得得数据来协调控制调配系统进行碳源的调配以及投加;在本发明中,投加方法使用上述投加装置,实现根据进水情况自动且合理投加碳源,人工劳动强度低,且避免碳源的大量浪费,同时通过合理设置投加点,使投加碳源带来的脱氮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生化处理工艺的碳源投加装置及投加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厂是建立在城市周边专门用于处理城市污水的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城市中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产生的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进入到污水处理厂中进行处理。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一般对氮、磷污染物有严格的控制要求,一般选用具备较强的除磷脱氮功能的处理方法,如:AO法、A2O法、氧化沟法、SBR法和生物滤池法等。
其中AO法、A2O法、氧化沟法、SBR法都同属于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主要依靠活性污泥来处理污水的生化处理工艺,活性污泥中含有复杂的微生物群体,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活性污泥法设有生化处理区,通过生化处理区来实现对污水的脱磷除氮,生化处理区一般包括厌氧处理区、缺氧处理区和好氧处理区,其中厌氧处理区+好氧处理区用于除去污水中的磷,缺氧处理区+好氧处理区用于除去污水中的氮。
活性污泥法的除氮为生物脱氮,利用生物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将污水中的有机氮和氨氮转化为氮气排出,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例如:氨氮在有氧条件下由硝化菌先转换为硝酸盐,再由亚硝化菌还原为亚硝酸盐,最后由反硝化菌还原为氮气。为了提高这些起生物脱氮的菌种的活性,从而保证对污水进行生物脱氮的效果,一般需要在污水中投加碳源来为这些菌种提供生长所需能源和物质。
目前污水处理厂一般是在生化处理区的进水端设置碳源投加点,然后工人根据前一天污水的流量、进水TN值、进水COD值、排放标准TN值和排放标准COD值来计算所需碳源,然后对碳源进行调配和投加,人工调配和投加碳源的方式人工劳动强度大,且容易受人工影响,稳定性和可靠性差;同时城市污水的排放很容易受到雨水和其他异常水源的冲击,使得污水流量、进水TN值和进水COD值的波动较大,所以一般都会通过投加过量的碳源来保证生物脱氮的效果,且由于投加点设置在生化处理区的进水端,无法对生化处理各阶段的碳源含量进行调整,使碳源的有效利用率较低,这也就导致了碳源的大量浪费,从而使污水处理的成本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人工投加碳源的方式存在人工劳动强度大,碳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本发明的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目前碳源投加方式存在碳源利用率低,碳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生化处理工艺的碳源投加装置,包括调配结构、检测结构和控制系统。
所述调配结构包括搅拌结构和上料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搅拌桶、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搅拌桶为具有腔体的圆柱体结构,搅拌桶内部自上而下水平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
所述搅拌桶内第一隔板的上方设有第一搅拌叶,搅拌桶内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设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第一隔板的上方与第一搅拌叶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桶内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竖直设有导通管,所述导通管的上端延伸至第一隔板的上侧,导通管的下端延伸至第二隔板的下侧,导通管位于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位置设有导通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巴南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市巴南排水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78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