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式的家禽沥血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89437.7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1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黄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运 |
主分类号: | A22B5/04 | 分类号: | A22B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志鹏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家禽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式的家禽沥血装置,其包括:循环输送机构和多个锥形筒,循环输送机构具有环形输送线,环形输送线设置有两个呈上下间隔设置的直线段和连接于两个直线段的两个圆弧段;锥形筒设置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的口径大于第二端口的口径,多个锥形筒沿环形输送线呈放射状间隔设置,第二端口朝向环形输送线的内周,环形输送线用于驱动多个锥形筒沿环形输送线移动,从上侧的直线段的进料端把家禽放入锥形筒内,锥形筒在环形输送线的带动下,沿上侧的直线段移动至下料端,令血汇集并从第二端口排出,从而可对大批量的家禽进行沥血,上料和下料的工位固定,便于工人的操作。本发明适用于大批量家禽的沥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禽宰杀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式的家禽沥血装置。
背景技术
鸡、鸭、鹅、火鸡和鹌鹑等家禽在宰杀过后往往需要进行沥血处理,才能进行后续的掏内脏以及脱毛处理,传统的做法一般把宰杀完的家禽吊挂起来,并静止一段时间,由于在宰杀沥血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家禽会由于痉挛而出现乱动的情况,使血液溅到四周,不仅造成血液的浪费,还会影响周围的环境卫生。市场上出现一些家禽沥血装置,但是现有的家禽沥血装置不能满足大批量家禽沥血的需求,工人宰杀完后需要把家禽依次放置于不同的位置上,这样需要大批量的人手,并且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对家禽的加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式的家禽沥血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式的家禽沥血装置,其包括:循环输送机构和锥形筒,循环输送机构具有环形输送线,所述环形输送线设置有两个呈上下间隔设置的直线段和连接于两个直线段的两个圆弧段;锥形筒设置有相互贯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口径大于第二端口的口径,所述锥形筒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锥形筒沿所述环形输送线呈放射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端口朝向所述环形输送线的内周,所述第一端口朝向所述环形输送线的外周,所述环形输送线设置有与多个所述锥形筒传动连接、并使得多个所述锥形筒沿环形输送线移动的循环传动驱动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环形输送线带动多个所述锥形筒循环移动,人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侧直线段的一端为进料而另外一端为下料,当对宰杀过后的家禽进行沥血时,从上侧的直线段的进料处把家禽放入锥形筒内,这时锥形筒在环形输送线的带动下,沿上侧的直线段移动至下料端,锥形筒在上侧的直线段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端口的口径大于第二端口的口径,且所述第二端口朝向所述环形输送线的内周,所述第一端口朝向所述环形输送线的外周,这时的锥形筒相当于竖立起来在移动,第二端口朝向下,使得家禽可静止放置于锥形筒内,且家禽的头部可进入第二端口内,令血汇集并从第二端口排出,实现对家禽的沥血,当锥形筒被移动至上侧的直线段的下料端,在圆弧段的拐弯转向,使得第一端口朝向下,这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家禽可从锥形筒内自动倒出,如此循环地重复运行,可对大批量的家禽进行沥血,并且上料和下料的工位固定,便于工人的操作,降低劳动强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输送机构包括机架,所述环形输送线包括环形传动体、主动轮、从动轮和驱动单元,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环形传动体套设于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所述驱动单元与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多个所述锥形筒沿环形传动体呈放射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端口与环形传动体固定连接。
本方案通过驱动单元带动主动轮转动,通过主动轮来带动环形传动体循环转动,进而可带动多个所述锥形筒循环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电机、与主动轮同轴固定连接的从动驱动齿轮、与电机传动连接的主动驱动齿轮、套设于从动驱动齿轮与主动驱动齿轮之间的传动链条。驱动单元通过电机来驱动主动驱动齿轮转动,主动驱动齿轮通过传动链条带动从动驱动齿轮转动,进而从动驱动齿轮可带动主动轮转动,通过齿轮与链条的传动可提高环形输送线输送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运,未经黄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94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