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89851.8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4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叶镇涛;李志强;方媛;陈俊松;吴焜昌;詹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2;B60K11/02;H02K9/19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地图 vcu 指令 空调 车辆 冷却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中,车载冷却系统通过具备热传递功能的第一蒸发器,将车辆驱动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同车载空调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利用车载空调的制冷散热能力,统一进行热管理实现车辆驱动系统冷却液的温度控制。此外,其减少了车辆驱动冷却系统的冷却系统控制器和散热风扇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减重及增加车辆安装空间的目的,还可以减少新能源汽车能耗。同时车载冷却系统根据智能网联技术的地图,GPS定位等数据判断前方路况,结合整车控制器直接进行控制,对电机系统提前进行高效降温,使电机系统处于较优的工作温度,提高整车的动力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驱动电机系统冷却方案为匹配设计电动循环水泵、散热风扇转速连续可调的冷却系统;其一般控制方式是:在电机温度T<阈值T1且电机控制器温度M<阈值M1时,冷却系统的散热风扇不进行工作。在电机温度T>阈值T2或者电机控制器温度M>阈值M2时,冷却系统的散热风扇全转速运转;在阈值T2>电机温度T≥阈值T1或阈值M2>电机控制器温度M≥阈值M1,冷却系统根据电机或者电机控制器的温度变化进行线性控制,电机温度从T1逐步上升至T2或电机控制器温度从M1逐步上升至M2时,散热电子风扇根据冷却系统控制器发出的占空比进行线性调节开启到全转速运行。上述现有技术需安装独立的冷却系统控制器和散热风扇,占据车辆空间,同时因为无法得知行驶需求,仅针对温度变化进行控制,有一定的滞后性,没法提前对驱动电机系统进行温度管理,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车辆冷却系统包括车载空调、电机冷却液循环回路、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一膨胀阀,所述车载空调的第二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以及干燥瓶;电机冷却液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水箱、水泵、电机控制器、电机以及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干燥瓶、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一膨胀阀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第一制冷剂循环回路;该车辆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定电机的两个温度阈值,分别为T1和T2,且T1 T2;若电机的当前温度在温度区间[T1,T2)之内则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二);
步骤(二):设定电机控制器的两个温度阈值,分别为M1和M2,且M1M2;若电机控制器的当前温度在温度区间[M1,M2)之内则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三):判断整车控制器是否发送大扭矩指令,如有大扭矩指令需求则进入步骤(八),否则进入步骤(六);
步骤(四):若电机的当前温度>T2或电机控制器的当前温度>M2,则进入所述步骤(八),否则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关闭第一电磁阀,电机冷却液进入自循环模式,车辆冷却系统只需按满足车厢内部制冷需求进行工作,无需考虑电机系统的散热需求;
步骤(六):结合智能网联技术,根据车载GPS数据判断前方是否进入长爬坡路段,若前方有长爬坡路况则进入步骤(八),否则进入步骤(七);
步骤(七):车辆冷却系统根据电机和电机控制器温度进入制冷散热能力线性控制模式;
步骤(八):车辆冷却系统进入最大制冷散热能力运转模式。
具体地,所述步骤(三)中,由整车控制器发送制冷量需求,车辆冷却系统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工作功率、冷凝器的工作功率和/或第一膨胀阀的开度实现对制冷散热能力的线性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98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