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污染线缆回收屏蔽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90001.X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7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图玖;齐建京;易涛;刘满禄;杨进;何辉;陈远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核保锐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6 | 分类号: | H01B1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德明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60 | 代理人: | 张小娟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线缆 回收 屏蔽 桶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污染线缆回收屏蔽桶装置,其包括套管,套管两端分别与端盖可拆卸地连接;套管两端设置有与端盖配合的固定环,套管内可拆卸地设置有若干卡接部;套管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体和内管体,卡接部设置于内管体上;固定环上设置有与端盖配合的环槽;端盖内活动设置有与环槽配合的锁舌,端盖内设置有与锁舌传动连接的活动帽。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染线缆回收安全性不足的问题,结构简单、可靠性强、准确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工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污染线缆回收屏蔽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核污染线缆回收主要依靠人工采用设备对线缆进行卷盘回收,卷盘回收后再进一步进行核污染物屏蔽处理。此类处理方式存在的缺点:在处理过程中工人易接触到核污染物,从而增加被核污染物辐射患病的风险;在处理过程中核污染物易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此种处理方式存在工序繁多且存在无防护转运情况,增加了核污染物对工人和环境污染辐射的概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染线缆回收安全性不足的问题的核污染线缆回收屏蔽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核污染线缆回收屏蔽桶装置,其包括套管,套管两端分别与端盖可拆卸地连接;
套管两端设置有与端盖配合的固定环,套管内可拆卸地设置有若干卡接部;套管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体和内管体,所述卡接部设置于内管体上;
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与端盖配合的环槽;
所述端盖内活动设置有与环槽配合的锁舌,端盖内设置有与锁舌传动连接的活动帽。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核污染线缆回收屏蔽桶装置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回收屏蔽桶装置,通过采用套管与两个端盖的配合,既能方便快速拆装,又通过密封结构,有效放置RIC探测器等存在核辐射的设备,防止核污染外泄,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通过设置固定环结构,既能简化套筒本身的加工难度,又方便与端盖密封连接,保证密封性。
通过设置卡接部,从而对RIC探测器的线缆进行有效固定,防止在屏蔽桶装置的拆卸过程中,由于线缆不受束缚,导致线缆与其他物体相碰撞,导致线缆本身破损,从而导致整个线缆内部受到污染,无法继续使用。因此,通过设置卡接部固定线缆,有效保证核污染线缆的使用寿命。
通过设置外管体和内管体的配合,有效保证对核辐射的隔离屏蔽效果。通过设置环槽和锁舌配合,以固定端盖与固定环间的相对位置。通过活动帽与锁舌配合,方便从屏蔽桶外侧触发活动帽,从而实现端盖与固定环的分离,即避免在打开端盖前遭受辐射影响。有效保证对核辐射的屏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套管与固定环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端盖的外观示意图。
其中,1、套管,11、外管体,12、内管体,13、承接槽,2、卡接部,21、卡接口,22、绕线板,3、固定环,31、承接环,32、环槽,4、端盖、41、下盖体,42、上盖体,43、锁孔,44、帽管,45、管孔,5、活动帽,51、帽檐,52、连杆,53、弹簧,54、锁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其为核污染线缆回收屏蔽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核污染线缆回收屏蔽桶装置包括套管1,套管1为圆柱体管状结构,套管1两端分别与端盖4可拆卸地连接,以方便将核污染的设备和线缆放入屏蔽桶装置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核保锐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核保锐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00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成铸铁气缸套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异形零件内部清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