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6-1.7μm波段的短波长掺Tm光纤激光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90305.6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63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盛泉;王盟;张露;张钧翔;史伟;姚建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3/067 | 分类号: | H01S3/067;H01S3/08;H01S3/09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林娟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6 1.7 波段 波长 tm 光纤 激光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6‑1.7μm波段的短波长掺Tm光纤激光器,激光器包括:泵浦源发射掺Er有源光纤吸收带内的泵浦光,掺Er有源光纤吸收泵浦光,当激光增益超过由对L‑band内某一波长高反射的第一掺Er光纤激光器光纤光栅和第二掺Er光纤激光器光纤光栅构成的掺Er光纤激光器谐振腔损耗后,形成1570nm附近的L‑band激光在该谐振腔内振荡;掺Tm有源光纤吸收1570nm激光,产生激光增益,在掺Tm光纤激光器高反光纤光栅和掺Tm光纤激光器输出光纤光栅构成的掺Tm光纤激光器谐振腔作用下形成1.6‑1.7μm波段的短波长激光在该谐振腔内振荡,并经过掺Tm光纤激光器输出光纤光栅输出;掺Tm有源光纤置于掺Er光纤激光器谐振腔之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激光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1.6-1.7μm波段的短波长掺Tm光纤激光器。
背景技术
掺Tm(铥)光纤具有覆盖1.6-2.1μm的宽发射谱,因此以掺Tm光纤为增益介质的光纤激光器具有极宽的波长调谐潜力。然而,目前的掺Tm光纤激光器的输出波长主要集中在掺Tm光纤的1.9μm发射峰附近,通过一定的波长选择措施能够拓展到1.7-1.8μm以及2.0μm附近,1.6-1.7μm波段短波长的报道则比较少见,其原因一方面在于Tm离子在短波长处的受激发射截面相比1.9μm发射峰处明显下降,这一点与2.0μm长波长处面临的情况相近;另一方面1.6-1.7μm短波长波段接近Tm离子1.5-1.6μm的吸收峰,受激吸收截面较大,会产生明显的重吸收损耗(reabsorption loss),因此难以获得有效的净增益。
Tm离子吸收1.5μm波段泵浦光、发射1.6-2.1μm激光的跃迁过程属于典型的二能级系统,即认为几乎全部的Tm离子都处于激光下能级3H6和激光上能级3F4上。因此,形成激光增益、产生激光输出的必要条件是提供足够的泵浦强度,使得有足够多的激光下能级3H6上的离子跃迁至激光上能级3F4上,使受激发射过程产生的增益超过受激吸收过程产生的损耗。当激光下能级3H6上的粒子数n1被显著消耗时,反转粒子数n2-n1才能够得到保证,在受激吸收截面不变的情况下,由受激吸收截面σ12和下能级粒子数n1的乘积所决定的对1.6-1.7μm信号光的吸收系数也会明显降低,因此,泵浦强度对于1.6-1.7μm短波长波段的掺Tm光纤激光器是至关重要的。目前1.6-1.7μm的掺Tm光纤激光器往往依靠高泵浦功率,结合光纤长度(也即吸收)和耦合输出的优化,实现1.6-1.7μm波段激光的振荡和输出。但如前所述,受掺Tm光纤在短波长波段的重吸收损耗所限,一般不宜采用较长的、掺杂浓度较高的掺Tm光纤,加之二能级系统中实现粒子数反转时激光下能级3H6上的粒子有很大一部分被泵浦至激光上能级3F4上,在减小对信号光的重吸收损耗的同时,对泵浦光的吸收也进一步下降。因此,短波长掺Tm光纤激光器一般存在对泵浦光吸收利用较差的问题,阈值高、效率低[1,2]。
以上可见,限制掺Tm光纤实现高效的1.6-1.7μm波段短波长激光输出的主要矛盾在于掺Tm光纤对短波长信号光明显的重吸收损耗与泵浦吸收之间的矛盾。如果能够设法增加泵浦强度,同时在不增加重吸收损耗的前提下提高掺Tm有源光纤对泵浦光的吸收利用,就能够克服上述矛盾,实现高效率的1.6μm波段短波长掺Tm光纤激光器。
参考文献
[1]Lu Zhang,Junxiang Zhang,Quan Sheng,Shuai Sun,Chaodu Shi,Shijie Fu,Xiaolei Bai, Qiang Fang,Wei Shi,and Jianquan Yao,Efficient multi-watt 1720nmring-cavity Tm-doped fiber laser,Opt.Express,28(25),37910-37918(2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03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