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尾矿多功能化处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90516.X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1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瞿广飞;吴丰辉;刘亮亮;赵晨阳;孙楝凯;李军燕;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02 | 分类号: | C22B3/02;C22B3/18;C22B15/00;C25B1/04;C04B40/02;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同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214 | 代理人: | 苏芸芸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矿 多功能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矿多功能化处理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尾矿和浸出液放入处理装置中,在搅拌、0.04~4mT磁场条件下进行磁化,磁化处理后,在搅拌、外加6~360V电场的条件下对混合物进行处理,混合物中的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迁移,阴阳离子分别穿过处理装置内设置的锑尾矿复合膜,汇集到阳极区域、阴极区域,金属离子在阴电极上富集,同时,由于电极的作用,在阴极附近产生氢气,收集氢气作为清洁能源,处理完成后固液分离,浸出渣经水洗后加入胶凝材料,电磁条件下搅拌混匀后,成型,利用电磁养护1~28天后制得建材材料,浸出液循环使用;本发明方法易操作,分离效果好,实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尾矿多功能化处理的方法,属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背景技术
我国尾矿堆积量约110亿吨,全国尾矿排放量约12亿吨,占用土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安全隐患,矿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而尾矿中的矿成分较少,若不提纯尾矿,本就缺稀的矿产资源遭到浪费,并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若提纯尾矿,目前的技术手段成本较高,研究一种对尾矿的高效且廉价的浸出方法成为当今尾矿处理最大的难题之一。
尾矿是选矿中分选作业的产物中有用组分含量较低而无法用于生产的部分,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已不宜再进一步分选,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矿产品需求大幅度增加,矿业开发规模随之加大,产生的选矿尾矿数量将不断增加;加之许多可利用的金属矿品位日益降低,为了满足矿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选矿规模越来越大,因此产生的选矿尾矿数量也将大量增加,而大量堆存的尾矿,给矿业、环境及经济等造成不少难题;矿产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尾矿中含有可再选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等有用组分,为了保护矿产资源,所以只能把现有堆存尾矿进行浸出处理,第一是把尾矿的重金属成分提取利用,减少占用耕地,控制矿区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第二是浸出后的矿渣重金属含量已经符合国家建材使用标准,可以用作建材,这样减小了尾矿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但是尾矿浸出后的浸出液成为新出现的问题之一,一般采用的都是酸性浸出,浸出后含有多种重金属的酸性浸出液的处理便是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CN201810742791.3发明了一种离子型稀土矿强化浸出方法,其溶浸过程包括加入浸出剂进行浸出,加入的浸出剂为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溶浸过程还加入有助浸剂,该助浸剂以、烷氧基、正丙基胺、谷氨酸为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在常温常压下混合搅拌制取;该浸出方法成本较高,而且耗时,浸出后的后续工作不清晰,没有将浸出液的浸出成分分离开。
CN201310040833.6发明了一种铜硫尾矿中金属铷资源回收的浸出液分离提纯处理工艺,溶液首先经中和沉淀去除重金属及钙镁离子,调节料液碱度至0.5mol/L NaOH后以磺化煤油稀释的t-BAMBP萃取剂按相比2∶1(O/A)多级萃取萃取滤液中的铷,再以纯水按相比10∶1(O/A)洗涤负载有机相,然后以1mol/L硝酸反萃洗涤后的有机相,使有机相中的铷转移至反萃液中。调节反萃液碱度后重复两段萃取-洗涤-反萃取工艺,可使产品纯度达到99%。该浸出液的分离提纯处理工艺比较繁琐,成本较高,工业化实现不了。
由于大部分尾矿中均含有铜离子、铁离子、亚铁离子、铅离子、铬离子、铬离子等离子,在浸出过程中,尾矿中离子的分离和残渣的资源化利用成为一大难点和重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尾矿浸出处理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即现有尾矿浸出液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腐蚀性强、风险性大、离子分离困难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尾矿多功能化处理的方法,把尾矿变废为宝的电磁耦合强化尾矿多功能化处理以及材料养护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05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