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附元件模块、吸附转子、吸附处理装置、以及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0621.3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5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岡田武将;馆山佐梦;杉浦勉;林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53/06 | 分类号: | B01D5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汤国华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元件 模块 转子 处理 装置 以及 系统 | ||
本发明是一种吸附元件模块(140),在具有导入开口(141a)和排出开口(141b)的壳体(141)内,填充有可通过气体的吸附元件(142);壳体(141)以如下方式构成:从导入开口(131a)导入的所有气体,在通过吸附元件(142)后,从排出开口(141b)排出;吸附元件(142)包含活性炭纤维无纺布;该活性炭纤维无纺布的总克重为600~6000g/m2、甲苯吸附率为25~75wt.%、纤维直径为15~120μm。其结果是,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被处理物质的高去除性能化、高浓缩化、对被处理物质的去除性能的长期稳定化、以及小型化的吸附元件模块、吸附转子、吸附处理装置、以及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附元件模块、吸附转子、吸附处理装置、以及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大风量的含有低浓度被处理物质的气体(被处理气体)的浓缩装置。在以往的浓缩装置中,将被处理气体通入蜂窝结构体的吸附元件,使得被处理物质吸附在吸附元件上并去除。使用少量加热空气,令被吸附的被处理物质从吸附元件脱附。通过使用燃烧装置等二次处理装置,对脱附的小风量、含有高浓度被处理物质的气体(浓缩气体)进行处理,可以降低废气处理的总成本。
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昭63-8461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中空圆柱状转子型(气缸型)的吸附处理装置,其利用的是将特定形式吸附元件配置在中空圆柱状筒侧面的吸附转子。
在日本专利特开2019-20926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吸附处理装置,其通过在蜂窝结构体的吸附元件中,对作为气体通道的蜂窝个数和吸附元件所包含的吸附剂的含有率进行优化而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
在日本专利特开平6-12612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气缸型的吸附处理装置,其中,作为吸附元件,使用了活性炭纤维的无纺布状垫。
在日本专利特开昭54-14537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在吸附筒中使用活性炭纤维的连续有害气体吸附/脱附装置。
在日本专利特开平6-34381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旋转吸脱附式气体处理装置的装置结构,其中,吸附盒在其安装状态下,垫状吸附体相对于滚筒端面方向,具有垂直方向或倾斜方向的部分。
在日本专利特开2001-12093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旋转型吸脱附式气体处理装置,其设有遮风壁,阻止转子中的1个风道室同时与被处理气体系统的通气口和脱附气体系统的通气口连通。
发明内容
对于上述文献所公开的吸附处理装置,要求对被处理物质有更高的去除性能。
在浓缩装置中,若浓缩气体为越小风量且越高浓度,则二次处理装置的燃烧装置的尺寸就能越小,也能够再减少燃烧装置的运转能耗,因此,需要进一步的高浓缩化。
对以往的吸附转子中使用的蜂窝结构体的吸附元件进行改进、探讨高浓缩化时,需要增加吸附元件单位容积的吸附容量,其方法可举例如,增加吸附元件所含的吸附剂的比率、或者使得蜂窝变小。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吸附元件所包含的吸附剂达到了65~85wt.重量%的高比率,而即使进一步提高比率,高浓缩化的效果也小,并且还存在吸附元件的机械强度下降的担忧。另外,当蜂窝结构体的蜂窝变小时,吸附元件的压力损失增加,并且需要巨大的能量才能使得被处理气体和加热空气通入吸附转子。
但是,由于已知活性炭纤维无纺布比其他吸附元件的吸附容量大、吸脱附速度快,因此期待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将活性炭纤维无纺布用作吸附元件的吸附处理装置,较之于使用蜂窝结构体作为吸附元件的情况,能够实现更高浓缩。但是,由于一般的活性炭纤维无纺布的压力损失非常高,因此要适用于处理大风量的被处理气体的浓缩装置时,需要减小活性炭纤维无纺布的厚度,结果会存在降低对被处理物质的吸附效率的担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纺株式会社,未经东洋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06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