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瓶跌落冲击试验台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91179.6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34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崧;陈杰;熊姝涛;张学林;曹祖东;周于;赵忠国;方羽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40112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跌落 冲击 试验台 | ||
本发明属于气瓶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瓶跌落冲击试验台,包括平台,平台上可拆卸安装有条状冲击头,平台的两端均设有支架,两个支架之间转动安装有两块相互对称的翻板,两个支架上还连接有两根连接杆,翻板一端的端部安装有从动齿轮,支架上转动安装有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两个从动齿轮分别与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啮合,其中一个支架上安装有倒U形架,倒U形架上安装有离合器和可控电机,可控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通过离合器与主动齿轮传动连接。其目的是:通过可控电机和离合器的相互配合,对两块翻板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放置在两块翻板之间的气瓶是否跌落,进行气瓶跌落冲击试验,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瓶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瓶跌落冲击试验台。
背景技术
在气瓶型式试验中,气瓶跌落冲击试验是一个重点试验步骤。
气瓶跌落冲击试验包括平面冲击试验和冲头冲击试验,其中平面冲击试验要求气瓶先与地面平行姿态从3m高处跌落;再与地面呈45°姿态从3m高处跌落,冲击点为瓶肩边缘。
冲头冲击试验要求气瓶先从1.2m高度处气瓶轴线平行于冲头跌落,再从1.2m高度处气瓶轴线垂直于冲头跌落,两次冲击点应间隔至少45°。
在上述试验中,现有装置一般使用机械手臂对气瓶进行夹持,然后利用机械手臂对气瓶进行提升,最后再松开夹持,使得气瓶自由跌落,至此,本发明人提供另一种试验台对气瓶进行冲击试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气瓶跌落冲击试验台,通过可控电机和离合器的相互配合,对两块翻板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放置在两块翻板之间的气瓶是否跌落,进行气瓶跌落冲击试验,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瓶跌落冲击试验台,包括平台,所述平台上可拆卸安装有条状冲击头,所述平台的两端均设有支架,两个所述支架之间转动安装有两块相互对称的翻板,两个所述支架上还连接有两根连接杆,所述翻板一端的端部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支架上转动安装有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两个所述从动齿轮分别与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啮合,其中一个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倒U形架,所述倒U形架上安装有离合器和可控电机,所述可控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通过离合器与主动齿轮传动连接。
所述离合器包括第一卡盘、第二卡盘、铰接杆、伸缩气缸、拨动环和滑动套,所述第一卡盘安装在主动齿轮的端面,所述第一卡盘远离主动齿轮一端的端面径向开设有若干卡槽,所述铰接杆与倒U形架的中部铰接,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杆与铰接杆铰接、缸体与倒U形架铰接,所述铰接杆下端固定设有叉体,所述拨动环位于叉体内,所述叉体的下端开设有缺口,所述拨动环的两端均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穿设于缺口内,所述滑动套转动安装于拨动环内,所述滑动套的内壁开设有内花键,所述第二卡盘安装于滑动套远离拨动环一端,所述第二卡盘远离拨动环一端的端面径向设若干卡条,所述卡条卡设在卡槽内,所述转动轴的外壁上开设有外花键。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第一卡盘、第二卡盘、铰接杆、伸缩气缸、拨动环和滑动套构成离合器,结构简单,传动稳定,实用性强。
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架为可升降支架。这样的结构设计,可根据需求,对翻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放置在两块翻板上的气瓶,可在不同的高度上掉落。
进一步限定,其中一个所述支架上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上端安装有靠板,其中一块所述翻板的外壁设有弧形卡块。这样的结构设计,在进行冲击试验中的平面冲击的第二步试验时,可把气瓶的肩部放置在弧形卡块,尾部靠在靠板上,使得气瓶与地面呈45°的姿态,最后在第二卡盘脱离第一卡盘后,翻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即翻板不再对气瓶提供支撑力,此时,气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完成平面冲击试验的第二步。
进一步限定,所述弧形卡块为多个。这样的结构设计,可对不同规格的气瓶提供支撑,使得不同规格的气瓶在做上述试验时,均可保持与地面呈45°的姿态,适用范围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未经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11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