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增材界面剥离性能的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91218.2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5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马一鸣;吕晓春;方乃文;徐锴;杨义成;王猛;徐亦楠;刘西洋;安洪亮;安子良;张焱;陈永生;梁晓梅;杨淼森;孙晓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韩丽娜 |
地址: | 150028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节镍型 奥氏体 不锈钢 界面 剥离 性能 试验 方法 | ||
1.一种用于检测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增材界面剥离性能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试样制备:
剥离试样采用奥氏体不锈钢作为试验母材,需检测的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焊丝作为试验焊材,试样的制备采用先弯曲后焊接顺序,或先焊接后弯曲顺序,然后采用冷加工切削试样,测量焊缝宽度c与焊缝长度d,剥离试样的弯曲半径r=2t2;两母材缝隙部分焊接,采用搭接焊接形式;
(2)剥离试验过程:
将制备好的剥离试样夹持在静力单轴试验机上,使用垫块将试样夹持端垫至厚度相等,以保持试验力同轴,对试样进行拉伸,记录试验力-横梁位移曲线,该曲线上的最大试验力即该试样的剥离力;
(3)试验结果处理:
记录板厚,试样制备顺序,焊缝尺寸c、d,弯曲半径r以及试验力Fp,根据强度计算公式:
根据公式计算出单个试样的剥离强度,再计算出每组多个试样强度的平均值,
采用金相法判定断裂位置,首先通过断口面“人字纹”指向判定启裂位置,其次在启裂位置处沿焊缝横截面将试样剖开,最后将断口截面附近制备成金相试样,并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判断裂纹的扩展方向,若断口面无清晰“人字纹”,则将随机检测试样3个焊缝截面上的裂纹的扩展方向;
薄板试样制备顺序为先焊接后弯曲,保证焊接时剥离试样上的电弧与焊缝成形稳定,焊后舍弃焊接试件的起弧与收孤部分,并使用垫块将试样两翼弯曲为90°,所述薄板试样的厚度≤5mm;
厚板试样制备顺序为先弯曲后焊接,先将试样弯曲90°,在焊缝中心线上增加大于熔宽的引弧板与收弧板,并保证剥离试样上的电弧与焊缝成形稳定,焊后去除起弧板与收孤板,所述厚板试样的厚度为5mm~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增材界面剥离性能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焊接时,环境条件为室温、相对湿度为1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增材界面剥离性能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剥离试验在焊后72小时以内的室温下进行试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增材界面剥离性能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焊缝的位置形位公差均应小于±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增材界面剥离性能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焊缝宽度和长度使用金相法或游标卡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增材界面剥离性能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排除偶然性并减少试验误差,每组剥离试验应至少剥离3个试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增材界面剥离性能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剥离试验过程中,当出现从试样弯角处发生断裂的试验结果时,则该试验结果应视为无效,并增加弯曲半径重新制备试样重新试验,直至不再出现从弯角处发生断裂的试验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121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感应发展照护安抚器
- 下一篇:一种双端开缝压电圆环水声发射换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