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基坑肥槽内换撑的工具式支撑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3379.5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5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刘康;刘光磊;翟博渊;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8 | 分类号: | E02D1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基坑 肥槽内换撑 工具 支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基坑肥槽内换撑的工具式支撑,主要用于地下结构施工阶段,调整基坑围护结构的支撑点,实现围护结构应力安全有序的转移和再分配。工具式支撑包括短节支撑、锚栓、固定螺母、传力杆、限位螺母、控力螺母、承力板、柔性护垫、传感器。短节支撑主体为具备敞开式结构的轧制型钢或钢结构焊接件,其两端设有端头板。短节支撑一端支顶于竖向围护结构,一端通过传力杆和承力板支顶于地下室结构。传力杆一端采用限位螺母、控力螺栓固定于短节支撑的端头板,一端锚固于承力板。承力板外侧为柔性护垫,用于保护地下室的防水结构。短节支撑上设有传感器,用于监测控力螺栓的预应力施加及换撑完成后短节支撑的轴力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基坑肥槽内换撑的工具式支撑。
背景技术
基坑工程一般历经基坑开挖和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为方便地下室结构施工,竖向围护结构与地下室结构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即为肥槽。基坑开挖阶段可通过在竖向围护结构上设置内支撑,平衡基坑外侧的荷载压力,以满足围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控制要求;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即基坑开挖至基底之后,从底板依次向上施工地下室结构,施工至内支撑下方附近时,为不妨碍地下室结构的继续向上施工,需要拆除内支撑,拆除前利用地下室结构设置换撑,调整围护结构的支撑点,实现围护结构应力的安全有效的转移和再分配,使基坑的使命得以延续。
常规的换撑方法是设置钢筋混凝土换撑板带,换撑板带与地下结构同步浇筑施工,待换撑板带养护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拆除上部内支撑,完成换撑施工。该方法存在如下问题:需要等待换撑板带混凝土的养护,通常要10天以上,影响施工工期;地下室结构外墙防水在换撑板带位置无法交圈,存在外墙渗漏隐患;换撑板带占用空间较大,将肥槽的大部分区域遮挡,增加了后期肥槽回填施工难度,影响肥槽回填质量。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个更为优化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弥补上述换撑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工具式支撑,实现即装即用,不妨碍地下室主体结构防水及肥槽回填施工,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基坑肥槽内换撑的工具式支撑,布置于竖向围护结构与地下室结构之间的肥槽,完成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的换撑,其特征在于:组成工具式支撑的构件包括短节支撑、锚栓、固定螺母、传力杆、限位螺母、控力螺母、承力板、柔性护垫、传感器;
所述短节支撑主体为具备敞开式结构的轧制型钢或钢结构焊接件;
所述短节支撑两端设有端头板,端头板上设置多个预留孔;
所述短节支撑一端通过锚栓、端头板及固定螺母抵接于竖向围护结构,一端通过传力杆、限位螺母、控力螺母及承力板支顶于地下室结构;
所述传力杆带有螺纹,一端采用限位螺母、控力螺栓固定于短节支撑的端头板,一端锚固于承力板;
所述柔性护垫设置于承力板外侧;
所述传感器布置于短节支撑上。
所述短节支撑与竖向围护结构的固定通过多根锚栓及固定螺母实现;
所述各锚栓一端通过植入或预埋的形式与竖向围护结构连接;
所述各锚栓在竖向围护结构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端头板上设置的预留孔位置一致;
所述各锚栓另一端穿过预留孔,通过拧紧设置于端头板内侧的固定螺母将短节支撑抵接于竖向围护结构。
所述短节支撑与地下室结构之间设置多根传力杆;
所述各传力杆的布置位置与端头板的预留孔位置相适应;
所述传力杆一端依次穿过控力螺母、端头板的预留孔、限位螺母,通过分置于端头板两侧的限位螺母、控力螺母将传力杆紧固于短节支撑上;
所述传力杆的另一端锚固于承力板,通过调整限位螺母及控力螺母的位置,增大传力杆在端头板外侧的露出长度,使承力板及其外侧的柔性护垫抵接于地下室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33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