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扣罩密闭贴面造型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3420.9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7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永明 |
主分类号: | A62B7/10 | 分类号: | A62B7/10;A62B18/02;A62B18/08;A62B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1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闭 贴面 造型 | ||
本发明公开一款硬质材料与口鼻边缘贴合实现密封的扣罩密闭贴面造型,包括载体和形体,载体包括贴面壳体及贴面端内翻沿或外翻沿、边缘固定挂带和至少一个外面设置的至少一个导通管,所述形体包括设置于载体贴面端一边缘的鼻梁让为缺口及相邻两边缘设上颌骨让位缺口、下颌骨补偿凸使其呈S状,对面边缘设下颌骨让位缺口,适用于成人、青少年、儿童佩戴医用或非医用可更换滤片口罩、防毒面具、呼吸机、吸痰机、人工呼吸机、急救设备所涉需与口鼻边缘密封的贴面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呼吸防护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款不应用硅胶实现壳体与佩戴者面部贴合实现密封的扣罩密闭贴面造型,
背景技术
当今市场中无论是百年以来的防毒面具还是近来代替口罩的可更换滤片口罩或呼吸罩,都延用硅胶垫圈或壳体完全应用硅胶实现贴面孔隙补偿,完成密封。如:防毒面具缺陷在于硅胶垫圈应用转嫁入生产工序、材料、劳动力成本,最终给予消费者,更甚硅胶圈与口罩结合处容易滋生或藏匿细菌,消毒又成为困扰;硅胶材质可更换滤片口罩理论上解决了贴合问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固定必须依赖耳挂带,经实际应用其受耳挂带拉扯无一不变形、无一实现密封;医疗器械中呼吸罩,即使有使用硬性材质制成的,在佩戴的使用时,普遍存在密封缺陷,无法完全贴面,对不能自主呼吸或呼吸功能障碍的或者造成医疗效果的急剧下降,究其原因呼吸罩属于大众款,更是没有同领域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开发通用型扣罩密闭贴面造型。
针对上述缺陷发明人经过长时间的研究、采样、对比、模拟及实际验证,开发出针对中国成人面部综合特征的一款最高可实现,一个型号在北方适用率可达85%以上佩戴密封,南方适用率可达95%以上佩戴密封的扣罩密闭贴面造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硬质或半硬质(在耳挂带力的作用下不形变或形变不影响壳体对贴面时的密封)壳体与人面口鼻边缘贴合实现密封的通用扣罩密闭贴面造型,实现防毒面具不用硅胶圈即可密封、可更换滤片口罩壳体选用除硅胶外其它更硬壳体实现密封、呼吸罩壳体直接罩于使用者口鼻边缘实现密封的通用型扣罩密闭贴面造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扣罩密闭贴面造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载体和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贴面壳体及贴面端内翻沿或外翻沿、边缘固定挂带和至少一个外面设置的至少一个导通管,所述形体包括设置于载体贴面端一边缘的鼻梁让位缺口及相邻两边缘设上颌骨让位缺口、下颌骨补偿凸使其呈S状,对面边缘设下颌骨让位缺口;所设鼻梁让位缺口边缘距设下颌骨让位缺口边缘67~85mm,两相对上颌骨让位缺口间距63~81mm,两相对下颌骨补偿凸间距69~87mm,以上所述距离未涉及内翻沿或外翻沿;鼻梁让位缺口呈三角形,底边长25~45mm、高13~23mm、顶角为R2~8圆弧、两底角均为R3~10 圆弧,下颌骨让位缺口呈圆弧状,底边长55~75mm、高14~27mm、顶角为R40~80圆弧、两底角均为R1~4 圆弧,上颌骨让位缺口呈圆弧,弧高1.3~2.8mm、弧长45~57mm,下颌骨补偿凸呈圆弧,弧高1.5~3.5mm、弧长19~31mm;设鼻梁让位缺口边缘与相邻两边缘衔接处为R1.5~10mm倒角,下颌骨让位缺口边缘与相邻两边缘衔接处为R2~8mm倒角;内翻沿或外翻沿功能在于完善与面部贴合舒适性,导通管功能在于与外界设备连接,鼻梁让位缺口、上颌骨让位缺口、下颌骨让位缺口及下颌骨补偿凸功能在于适于面部起伏凹陷进行补偿。
上述扣罩密闭贴面造型高度未加以限定,是本发明高度在高于鼻高基础上使用者能接受的情况下任设。
导通管截面形状依据连接设备需要,端面变换为任意形状;端面与设备的连接依据设备需要设置与其配合的连接方式方法实现对接,所述对接包括卡接、扣接、丝口对接、插接、钩接及其它同技术领域人员公知连接方式方法。
贴面壳体设上颌骨让位缺口、下颌骨补偿凸边缘固定连接挂带两端,实现使用者用耳或头佩戴挂带。
上述耳部佩戴:两挂带顶端分别固定于上颌骨让位缺口和下颌骨补偿凸一边缘或设上颌骨让位缺口和下颌骨补偿凸一侧面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永明,未经王永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34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甲氧基鸟苷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智能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