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寒草甸不同退化梯度植物根系形态结构的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5161.3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8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庭;陈文菊;潘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汇致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4 | 代理人: | 韩晓银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寒 草甸 不同 退化 梯度 植物 根系 形态 结构 测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寒草甸不同退化梯度植物根系形态结构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植物根系;扫描根系图片;获取根系形态参数。该方法成本低、效果好,对于进行大量根系扫描的使用者来说操作方便,提高了根系图片分析结果的精确性,给植物根系形态结构分析带来了便利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寒草甸不同退化梯度植物根系形态结构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根系是土壤和植物的动态界面,植物根系是固定和支撑植物体的重要器官,是土壤资源的直接利用者和产量的重要贡献者。根系在土壤中纵横穿行,有利于形成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根系死亡后留下的孔隙能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渗透性,根系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能促进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同时还有利于某些营养元素的吸收,改善土壤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根系构型能够反映根系对其所在生境的生态适应能力,适应能力越强,植物的地上部分越具有竞争力,越能在恶劣的生境下生存,从而影响该植物所处的群落环境并在更大尺度上反映植被的演替状况。因此,对植物根系的研究,为合理利用和改良草地、控制退化、保持水土、培育牧草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是根系以不同的构型分布于地下,一直制约着根系参数的精确测量和科研工作的进程,但经过学者多年的不断探索,在根系构型研究的方法上已经获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传统的根系研究方法有挖掘法、土块法、钉板法、管栽法、网袋法等,这些方法往往需要进行破坏性取样,使根系与土壤分离开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出现了同位素示踪法、地下根室及微根室等非破坏性研究方法。这些方法不需要破坏性取样,避免了谨慎、耗时、费力的取样程序,但往往只能获得一些有限的原位观测数据,难以获得完整、准确的根系形态数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寒草甸不同退化梯度植物根系形态结构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利用传统挖掘方法、根系扫描技术结合现代计算机分析软件,能够获得更完整、准确的根系形态参数,成本低、效果好,对于进行大量根系扫描的使用者来说操作方便,提高了根系图片分析结果的精确性,给植物根系形态结构分析带来了便利条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寒草甸不同退化梯度植物根系形态结构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植物根系;
步骤2、扫描根系图片;
步骤3、获取根系形态参数。
可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获取植物根系具体为:
步骤1.1、选择植株:选择生长良好,基部植物生长稀疏的植株;
步骤1.2、清理植株周围地表植被:将筛选出的植株周围30公分的地表植被进行清理;
步骤1.3、挖根:以选好的植株为中心,根据选取植物的根系生长深度及侧根幅度选择合适的土方大小,保证挖出植株根系的完整性;
步骤1.4、整理土方:用小铲子和毛刷小心的将土方外周距所取植株根系较远的土进行分离,剩下的地下部分用锡箔纸包裹装入自封袋,连同地上部分一起放入冰盒,防止根系失水而收缩变形,备用;
步骤1.5、浸泡:将取回的带土的根系浸泡在水中,保持根系湿润,使其易于和土壤分离;
步骤1.6、根系获取:用清水缓慢冲洗挖出的根系,用镊子、毛刷工具辅助将土壤和其它植物的根与所取植物的根分离并清洗干净,随后获得完整的植物根系。
可选地,所述步骤1.3中的土方大小为30cm*30cm*30cm。
可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扫描根系图片具体为:
步骤2.1、去除扫描仪上盖任何遮挡物,露出玻璃面板,将透明塑料根盘放置在面板中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民族大学,未经西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51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器械专用超声波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经典鸡饲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