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云协同断网容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95248.0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7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斌;史海波;潘福成;胡国良;李歆;里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41/0654 | 分类号: | H04L41/0654;H04L67/1095;H04L67/56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云 协同 断网容灾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云协同断网容灾方法,在网络正常阶段,生产车间的各节点进行数据缓存,并基于SIA‑NSDRTC方法建立非依赖于后台服务的端到端通信,在网络异常阶段,生产车间各节点通过SIA‑NSDRTC方法可直接进行业务数据交换,保证生产持续进行,在网络恢复阶段,生产车间各节点通过SIA‑VCFB‑RSync算法向云端进行数据同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本发明采用的SIA‑NSDRTC方法可自动对各节点进行组网通讯,网络时延低,丢包率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SIA‑VCFB‑RSync数据同步算法能同时处理多种类型的数据,同步效率高,能满足制造企业在多云模式下断网容灾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系统信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多云协同断网容灾方法。
背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制造业的技术集成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之下,企业智能化决策需要新的应用创新载体,伴随制造业变革与数字经济浪潮交汇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工业知识的集成创新不断加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运而生。企业的业务上云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传统制造模式下,企业的业务系统运行于本地,业务系统不会受到外围网络故障的影响,然而,企业的业务系统上云以后,如果继续采用以往的客户端请求、服务端应答这种“以资源为中心”的模式,一旦企业端与云端的网络出现故障时就会对企业的业务系统造成影响,本发明重点解决多云模式下当生产车间的局域网正常而多云之间的网络断开时如何保证正常持续生产的问题,填补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多云协同断网容灾方法,考虑到传统的生产管控系统“以资源为中心”的实时请求-应答模式并不适用于多云环境下,在多云环境下的生产过程管控系统中,各制造节点之间需要大量频繁的数据交互,本发明方法提供断网情况下基于SIA-NSDRTC方法建立非依赖于后台服务的端到端通信,生产车间各制造节点通过SIA-NSDRTC方法可直接进行业务数据交换,保证生产持续进行,当网络恢复正常时,通过SIA-VCFB-RSync算法向云端进行数据同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提高企业上云以后业务系统的健壮性。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云协同断网容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网络正常时,制造节点在多云环境下进行数据缓存,并采用基于SIA-NSDRTC方法建立非依赖于后台服务的端到端通信;
网络异常时,制造节点基于SIA-NSDRTC方法进行业务数据交换;
网络恢复时,制造节点向云端进行数据同步。
所述制造节点为多云环境下边缘侧用于制造企业车间承载生产管控系统的客户端。
所述多云包括企业管控业务上云以后形成的云端、各制造企业生产车间子云。
所述网络为制造企业车间与云端的公网。
所述SIA-NSDRTC方法,通过计算丢包率和延迟变化率来控制制造节点发送数据的发送码率,从而避免网络阻塞,包括以下步骤:
网络中的制造节点任何时候都是双向通讯,用于计算丢包率的数据包固定设置在报文的固定位置,通过下式判断是否重传数据包:
f(tdx)表示判断函数,tdx-2是上一个未乱序的数据包到当前数据包时间戳的时间间隔,tdx-1是上一个未乱序的数据包到当前时间的时间间隔,TD(γt)是γt的线性函数,γt是全局可设置的常量,
数据包延迟时间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52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