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热时自动降温的打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5283.2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7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邓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衡恒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0 | 分类号: | B24B27/00;B24B5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锦绣路浙南农副产品中心市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热 自动 降温 打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多轴加工中心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过热时自动降温的打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介质板,所述壳体的内壁且靠近活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壳体的内壁且靠近弹簧一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正极板。该过热时自动降温的打磨装置,通过气囊内的气体热胀冷缩来达到控制作用,打磨仓的温度过热时,气囊会发生膨胀,气囊上的皮条伸直,推动电解质移动,减少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最高压敏电阻时,装置就会通电开始工作,无需人为控制,通过热胀冷缩实现全自动降温,温度过高时也不需要停止器械,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轴加工中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过热时自动降温的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多轴加工中心技术领域,打磨装置的降温必不可少,电动打磨机有控制箱和电摩比两个部分组成,然后再经过电流的输入,控制箱带动电磨笔作为驱动,然后再经过一系列的旋转,而作为有力的传动,这样就可以带动电动打磨机磨头高速的旋转,然后再配上不同的材质和形状的磨头,高速旋转也会带来热量,影响工作。
打磨机在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下,由于各种摩擦会产生很多热量,造成打磨装置的负荷,长期以往会降低打磨装置的使用寿命,现有的打磨机机体温度大于50度以上并有烫手的感觉的时候就要立即停机待自然冷却后再行使用,如此一来,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过热时自动降温的打磨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一)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降低打磨装置的负荷,延长打磨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打磨时停止工作降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热时自动降温的打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介质板,所述壳体的内壁且靠近活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壳体的内壁且靠近弹簧一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正极板,所述壳体的内壁且靠近弹簧一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负极板,所述壳体的内壁且靠近负极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最大压敏电阻,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活动仓,所述活动仓内壁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内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磁块,所述滑块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电触点,所述活动仓的内壁且靠近弹簧二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触块,所述滑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闭缸,所述滑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滴水囊,所述壳体的内壁且靠近密闭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冷却仓,所述壳体的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打磨仓。
优选的,所述正极板与负极板形状大小均相同,并且相互对齐,保证电源可以从正极板流向负极板,起到了传输电源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最大压敏电阻与负极板电性连接,负极板里电流的电压小于最大压敏电阻时,电流就会流向电磁铁使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
优选的,所述电磁铁与磁块相对面的磁性相反,并且相互对齐,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电磁铁与磁块相互吸引。
优选的,所述密闭缸的内部填充有电流变液,密闭缸与电触点电性连接,密闭缸内的电流变液通电时从液体变成固体,断电时电流变液再由固体变为液体,起到了循环使用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推杆的形状为十字状,并与密闭缸滑动连接,当电流变液变成固体时会固定住十字状的推杆,起到了限制十字状推杆移动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滴水囊所用的材料为弹性橡胶材料,并开设有多个孔洞,滴水囊内的孔洞随着两侧的推杆的移动而打开,起到了控制冷却液漏出的开关。
优选的,所述打磨仓位于滴水囊的底部,冷却仓的内部填充有冷却液体,冷却液漏出的时候,直接滴落到打磨仓里。
(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衡恒贸易有限公司,未经温州衡恒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52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