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护环上浅槽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98723.X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38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亚;王玉泉;张洪;钟磊;陶建民;欧阳克良;孙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1/00 | 分类号: | B23B1/00;B23B27/06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刘宇宸 |
地址: | 550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护环上浅槽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护环上浅槽的加工方法。步骤包括如下:步骤一:护环固定在车床的旋转轴上,圆头车刀固定在刀具上,圆头车刀对准待加工浅槽的靠外侧端;步骤二:护环以轴向的中心线以33~45r/min转速旋转;圆头车刀的圆头向浅槽轴向靠近,靠近的背吃刀量为0.1mm~0.2mm;圆头车刀上的0.4mm单边间隙对浅槽进行切削加工,沿护环径向以0.1mm/min~0.12mm/min进给的速度进给;护环上的浅槽加工成型,浅槽表面的粗糙度为Ra1.6~Ra3.2,满足浅槽表面的粗糙度达到Ra3.2的要求;解决了现有使用非标刀具按照浅槽的形状进行仿形走刀浅槽表面会存在波纹的问题,避免了需要使用纱布对浅槽表面二次打磨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步骤三:圆头车刀沿轴向远离浅槽方向上升,而后从浅槽上方退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护环上浅槽的加工方法,属于零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一些需求,需要在航空发动机的零件护环上加工浅槽,如图1所示,由于浅槽的开敞性差,同时浅槽的轴向下沉的深度为0.3mm,而浅槽轴向上方的高度仅为4.7mm,一般的刀具因其开敞性较差无法进入,现有技术对浅槽加工时,需要制作非标刀具按照浅槽的形状进行仿形走刀,非标刀具采用仿形走刀对浅槽加工后,浅槽表面会存在波纹,导致浅槽表面的粗糙度很难达到Ra3.2的要求,需要使用纱布对浅槽表面二次打磨加工,导致浅槽的加工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护环上浅槽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对护环上浅槽加工的圆头车刀。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对护环上浅槽的加工方法。步骤包括如下:
步骤一:护环固定在车床的旋转轴上,圆头车刀固定在刀具上,圆头车刀对准待加工浅槽的靠外侧端;
步骤二:护环以轴向的中心线以33~45r/min转速旋转;圆头车刀的圆头向浅槽轴向靠近,靠近的背吃刀量为0.1mm~0.2mm;圆头车刀上的0.4mm单边间隙对浅槽进行切削加工,沿护环径向以0.1mm/min~0.12mm/min进给的速度进给;护环上的浅槽加工成型;
步骤三:圆头车刀沿轴向远离浅槽方向上升,而后从浅槽上方退出。
所述切削排刀屑为挤压式断屑
一种对护环上浅槽加工的圆头车刀,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车刀夹持段和车刀头段,车刀头段为圆头,车刀头段的两端单边宽于中部0.4mm,使在与护环接触加工浅槽时单边存在0.4mm间隙,从而实现对浅槽的切削加工。
所述车刀头段的两端半径R为3mm,便于车刀头段从浅槽的上方空间进出和散热。
所述圆头车刀采用带涂层的硬质合金刀具。
所述车刀夹持段和车刀头段固定连接为一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圆头车刀上的0.4mm单边间隙对浅槽进行切削加工,沿护环径向以0.1mm/min~0.12mm/min进给的速度进给;护环上的浅槽加工成型,浅槽表面的粗糙度为Ra1.6~Ra3.2,满足浅槽表面的粗糙度达到Ra3.2的要求;解决了现有使用非标刀具按照浅槽的形状进行仿形走刀浅槽表面会存在波纹的问题,避免了需要使用纱布对浅槽表面二次打磨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圆头车刀对护环加工的路线示意图;
图2是以图1为基础的圆头车刀左视示意图;
图中:1-护环;11-浅槽;3-圆头车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87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