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混凝土搅拌站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8953.6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6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覃宏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林县林燃建工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08 | 分类号: | B28C5/08;B28C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5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混凝土 搅拌 | ||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搅拌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环保型混凝土搅拌站,包括下料斗、固定支撑架和混合搅拌装置,所述下料斗固定设置于固定支撑架的内部,所述混合搅拌装置设置于固定支撑架的内部,所述下料斗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外壁通过第一密封轴承转动设置有内螺纹套管,所述混合搅拌装置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外螺纹管,所述内螺纹套管与外螺纹管之间螺纹连接,所述下料斗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封堵机构。本发明避免了下料过程中出现粉尘飘散的情况,保证了环境质量,环保性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搅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混凝土搅拌站。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站主要由搅拌主机、物料称量系统、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贮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五大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组成,由于楼骨料计量与站骨料计量相比,减少了四个中间环节,并且是垂直下料计量,节约了计量时间,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中专利号为CN209887867U公开了一种环保型混凝土搅拌站用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室,所述混合室为空心倒梯形,且混合室上端内壁设有第二卡扣,并且第二卡扣为“U”字形,所述第二卡扣的“U”字形连接有第一卡扣,且第一卡扣另一侧设置有过滤层,所述混合室外壁一侧设置有固定连接环,且固定连接环内部连接有“L”字形的固定连接杆,并且固定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块,且第二固定块另一侧设置有横向连接杆,并且横向连接杆连接有固定支撑架。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在下料时容易出现粉尘飘散的情况,从而影响周围环境状况,环保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下料时容易出现粉尘飘散的情况,一旦粉尘飘散时,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环保型混凝土搅拌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型混凝土搅拌站,包括下料斗、固定支撑架和混合搅拌装置,所述下料斗固定设置于固定支撑架的内部,所述混合搅拌装置设置于固定支撑架的内部,所述下料斗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外壁通过第一密封轴承转动设置有内螺纹套管,所述混合搅拌装置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外螺纹管,所述内螺纹套管与外螺纹管之间螺纹连接,所述下料斗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封堵机构。
优选的,所述封堵机构包括两个安装板、两个丝杆和两个内螺纹管,两个所述安装板对称固定设置于下料斗的内部,两个所述丝杆的杆壁分别通过第二密封轴承与对应的安装板转动套接,两个所述内螺纹管分别与对应的丝杆的下端杆壁螺纹连接,每个所述内螺纹管的下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杆共同固定连接有封板,两个所述丝杆之间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杆、两个第一锥齿轮和两个第二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固定设置于对应的丝杆的上端,所述转杆设置于下料斗的内部,且两端杆壁分别通过第三轴承与下料斗的左、右侧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分别与转杆的两端杆壁固定套接,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锥齿轮之间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右端贯穿下料斗并固定连接有摇把。
优选的,所述封板的下表固定设置有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内螺纹套管的外壁固定设置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型混凝土搅拌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环保型混凝土搅拌站,通过设置于两个丝杆之间的驱动机构,能够在通过摇把带动转杆转动的同时实现两个丝杆的同步转动,从而实现封板的升降,便于对是否需要下料进行控制。
2、该环保型混凝土搅拌站,通过色置于下料斗下端的波纹管,能够在下料时通过波纹管对粉尘进行束缚,避免粉尘飘散到空气中,有效的改善了环保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林县林燃建工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林县林燃建工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89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