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蟹安全性检测识别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9703.4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3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翔;王春娅;原鑫鑫;徐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6K9/62;G06N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蟹 安全性 检测 识别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海蟹安全性检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海蟹样本预处理;
选取不同储藏时间、不同批次的海蟹样本,切割为若干块后,混匀使污染程度较为均一,并密封冷藏;海蟹样本包括新鲜海蟹样本和冷冻海蟹样本;
S2:自定义采集海蟹样本块中的气味数据;
基于机器嗅觉系统利用电子鼻按照预设采集规则,对所述海蟹样本所产生的气味数据进行采集保存;
S3:利用one-hot编码对气味数据进行预处理;
S4:对气味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和提取;
利用SVD分解协方差矩阵实现PCA算法的分解,对预处理后的气味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再利用one-hot编码提取出能够反映目标要求的特征数据;
S5:利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对气味数据进行气味浓度判别;
S6:预测分析检测结果;
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并训练海蟹新鲜度等级的预测模型,将步骤S4和步骤S5中提取的特征数据和气味浓度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根据步骤S4中降维后的可视化结果分析,得到存储时间的分类数据,将其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出,将训练好的模型预测海蟹样本的新鲜度等级,对比可视化分析结果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VB-N检测结果;
S7:新鲜度等级划分;参照水产行业国家标准GB2733-2005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规定方法,基于可视化分析结果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VB-N检测结果,对海蟹样本进行新鲜度等级划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器嗅觉技术的海蟹食用安全性的检测及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预设采集规则包括:新鲜的海蟹样本在1H、4H、7H、12H、15H、18H、21H、24H进行采样测量;冷冻的海蟹样本在1D、3D、7D、10D、13D、15D、17D进行采样测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器嗅觉技术的海蟹食用安全性的检测及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利用one-hot编码对气味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基于海蟹样本产生的气味数据为离散型数据,利用one-hot编码中的多个状态寄存器对多个状态分别进行编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器嗅觉技术的海蟹食用安全性的检测及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
奇异值分解SVD中:任何一个n*m(n>=m)矩阵B具有如下的分解形式:B=U「VT (1),其中,U表示n*m的矩阵,且各列正交UTU=I,V表示m*m的正交矩阵VTV=I,m*m包含奇异值的对角阵;
通过矩阵B定义两个对称矩阵BBT和BTB,分解如下:
BBT=UΓVTVΓUT=UΓ2UT (2),
BTB=V「2VT (3),
其中,m各特征数据相同,剩余n-m各特征数据为0,并根据分解式(1)-(3)得到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分别为V的列和的对角元素的平方;对角线上的元素表示奇异值,视为在输入与输出间进行的标量“膨胀控制”,以使特征数据的非零平方根,并与U和V的行向量相对应;
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海蟹样本所产生的的气味数据xi(i=i,2,...,n)的均值为μ,其协方差矩阵为:
若协方差大于0表示正相关,小于0表示负相关;
当协方差大于0时,一个变量增大,那么另一个变量也会增大;
当协方差小于0时,一个变量增大,那么另一个变量会减小;
协方差矩阵为一个数据集里变量两两之间协方差所组成的,表示一个方阵,行为属性节点集合,列和行的节点顺序一样,矩阵对角线上的属性自身的方差,C矩阵的第(i,j)个元素表示为数据集中第i和第j个元素的协方差;
每个样本去掉各维数的均值:Xi,j=Xi,j-μi,那么协方差矩阵可以写成如下形式:PCA通过寻找在协方差矩阵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把数据投影到对应方向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970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