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汽动力装置的汽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99810.7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91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D11/04 | 分类号: | F01D11/04;F01D11/06;F01D25/18;F01D21/00;G01M3/02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6 | 代理人: | 吴林 |
地址: | 26603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动力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动力装置的汽封系统,涉及汽轮机密封技术领域,包括汽缸壳体、轴承座壳体、连接管、轴座以及多个汽封体,所述轴座设置在汽缸壳体的轴端侧壁上,通过导热板、滑腔、第一滑套、压环、推杆、压板、储油腔、汽封体之间的配合使用,在汽封体密封的基础上,当蒸汽通过定位孔向轴承座内泄漏时,高温蒸汽通过定位孔时使得导热板受热,可对滑腔内密封气体加热,使得密封气体受热膨胀,带动滑套向外滑动,推杆推动压板,将储油腔内部的润滑油由储油腔侧壁上的多个排油腔自动向定位孔内排挤,使得转子与定位孔的侧壁之间形成一层油液隔膜,进而可对泄漏的气体进行有效密封,防止大量蒸汽泄漏进轴承座内,而降低机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轮机汽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动力装置的汽封系统。
背景技术
在蒸汽动力装置中,通常为汽轮机,需要通过各种汽封装置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通常有轴端汽封、隔板汽封和围带汽封,轴端汽封的作用是为防止转子的两轴端漏气,隔板汽封和围带汽封主要是防止级间漏气,传统设计中,轴端汽封中的汽封体固定在缸体的洼窝中,汽封体的外周面与缸体的内壁是紧靠在一起的,致使汽封体受热膨胀时会产生以下几个缺点:汽封体先受热,向外膨胀会受到缸体的限制,则膨胀值必然向内释放,容易造成其内孔变形,改变了汽封间隙,汽封齿与转子容易产生碰撞,并产生漏气,轴端漏气除会使热能损耗外,因其靠近前后轴承座,漏气会因蒸汽的附壁现象及前端轴承座因转子的高速旋转而略显负压,一旦漏气就会因以上原因进入轴承座,轴承座内的润滑油中长时间含水会使油乳化,除影响汽轮机油的固有特性外,还可能引起滑阀、油动机等重要部件的锈蚀,而造成卡涩,降低了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蒸汽动力装置的汽封系统,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蒸汽动力装置的汽封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蒸汽动力装置的汽封系统,包括汽缸壳体、轴承座壳体、连接管、轴座以及多个汽封体,所述轴座设置在汽缸壳体的轴端侧壁上,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轴座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轴承座壳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壳体、连接管、轴座的内侧壁共同贯穿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置有转子,所述定位孔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安装槽,多个所述汽封体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安装槽内,所述轴座的侧壁内开设有储油腔,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滑口,所述滑口的一端侧壁开设有滑腔,所述滑腔的一端侧壁贯穿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固定安装有导热板,所述滑腔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的端部侧壁固定连接有压环,所述压环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推杆,多个所述推杆的末端均贯穿轴座的侧壁并延伸至储油腔内,多个所述推杆的末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与储油腔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储油腔的一端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储油腔的另一端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排油腔,所述储油腔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补油腔,所述补油腔与多个排油腔的内部均设置有单向阀,所述补油腔的外端口固定连接有补油管,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漏气检测机构,所述漏气检测机构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末端贯穿漏气检测机构的侧壁并固定连接在压环的一端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漏气检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管外侧壁上的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侧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测量板,所述测量板的侧壁上滑动套接有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磁力滑环,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磁力滑环,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套的侧壁上,所述拉绳的末端贯穿另一个固定板的侧壁并固定连接在压环的一端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力滑环与第二磁力滑环的相对面磁性相反。
优选的,所述测量板的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套与滑腔的侧壁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压板与储油腔的侧壁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储油腔内填充有润滑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98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