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极限静摩擦力矩的冷轧轧机打滑判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99824.9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90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权;施剑睿;何安瑞;袁铁衡;陈禄祯;李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B21B38/0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极限 静摩擦 力矩 冷轧 轧机 打滑 判定 方法 | ||
1.一种基于极限静摩擦力矩的冷轧轧机打滑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S1:周期性地从数据采集平台实时获取轧制生产数据,根据所获取数据计算每时刻的轧制转矩;
S2:根据辊缝区简化轧制力分布公式计算前滑区与后滑区的轧制力;
S3:根据摩擦力公式计算前滑区与后滑区的单位极限静摩擦力;
S4:根据力矩公式积分计算前滑区与后滑区的极限静摩擦力矩;
S5:将同一时刻的轧制转矩与极限静摩擦力矩进行比较,若连续多次出现轧制转矩大于极限静摩擦力矩的情况,则判定工作辊发生打滑;
所述S2中前滑区单位轧制力分布公式计算如下:
后滑区单位轧制力分布公式计算如下:
式中:为前滑区单位轧制力;为后滑区单位轧制力;k1和k0分别为出口、入口动态变形抗力;hθ为任意角度厚度;μ为摩擦系数;τf为单位前张力;τb为单位后张力;H为任意角度轧制前的厚度,H1为变形区压入角处的厚度,H与H1计算公式为:
简化后的前滑区单位轧制力分布公式为:
简化后的后滑区单位轧制力分布公式为:
式中,k0与k1分别为入口、出口动态变形抗力;σ0与σ1分别为入口、出口张力;γ为中性角;α为压入角;μ为摩擦系数;R为工作辊半径;h0与h1分别为机架入口、出口厚度;θ为辊缝区间任意角度,hn为中性角处厚度,其计算公式为:
hn=h1+2R(1-cos(γ))
Hn为轧制前中性角处厚度,其计算公式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极限静摩擦力矩的冷轧轧机打滑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周期为5s,进行打滑判断所需的轧制生产数据包括各机架工作辊半径、各机架实际轧制力、带钢宽度、各机架入口厚度和出口厚度、各机架轧制时的摩擦系数、各机架前后单位张力、各机架出入口动态变形抗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极限静摩擦力矩的冷轧轧机打滑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轧制转矩GR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为工作辊半径;R′为工作辊压扁半径;X0为扭矩自适应系数;H为机架入口厚度;h为机架出口厚度;P为机架实际轧制力;CH为希区柯克常数CH≡0.214×10-3;b为带钢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极限静摩擦力矩的冷轧轧机打滑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前滑区的单位极限静摩擦力为:
F1=μ×P1(θ)×b×R
后滑区的单位极限静摩擦力为:
F2=μ×P2(θ)×b×R
其中,F1为前滑区的单位极限摩擦力,F2为后滑区的单位极限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P1(θ)为简化后前滑区单位轧制力,P2(θ)简化后后滑区单位轧制力,b为带钢宽度,R为工作辊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982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