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2458.8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0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飞;刘永成;王金科;郭梓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壹纳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2 | 分类号: | H01L33/42;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伍传松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芯片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该LED芯片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以下各层:外延片、改性ITO透明导电层和顶层;其中,所述外延片上表面为P‑GaN层;所述改性ITO透明导电层为等离子体轰击处理后的ITO透明导电层。其通过对P‑GaN层和ITO透明导电层进行改性,提高了P型电极及ITO透过导电层的“空穴”注入效率,从而降低了LED芯片正向电压和提升LED芯片亮度;同时提高了P型电极与ITO透明导电层的结合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LED)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电子器件。随着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半导体照明以节能、环保、亮度高、寿命长等优点,成为社会发展的焦点,也带动了整个行业上中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ⅢA-VA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是当前主流的用于制作LED芯片的半导体材料,其中以氮化镓基材料和铝镓铟磷基材料最为普遍。传统的P型ⅢA-VA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电流扩展性能较差,为了使电流能够均匀的注入发光层,通常的做法是在P型ⅢA-VA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层上添加一层透明导电层。
ITO(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薄膜具有高的穿透率和低的面电阻率,广泛应用于LED领域,作为LED芯片工艺中的透明导电层。ITO和P-GaN之间存在功函数差异,其中ITO约为4.7eV, P-GaN约为7.2eV,使得ITO透明导电层作为P-GaN层的电流扩散层会产生巨大的接触势垒。 P型电极金属与ITO透明导电层的互溶性差。ITO透明导电层与P型半导体层、P型电极之间存在接触界面。这些接触界面对LED芯片的正向电压、LED芯片发光效率影响较大。P型电极金属在ITO透明导电层上的结合力差,目前产品电极脱落导致故障的概率约在1%~3%,这一数量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该芯片的发光效率高及P型电极与透明导电层结合力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为:一种LED芯片,该芯片的发光效率高及P型电极与透明导电层结合力好。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为:上述LED芯片的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LED芯片,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以下各层:外延片、改性ITO透明导电层和顶层;
其中,所述外延片上表面设有P-GaN层;
所述改性ITO透明导电层为等离子体轰击处理后的ITO透明导电层。
P型电极的金属蒸发镀膜时,在真空环境下,先使用等离子体轰击基底表面,再蒸镀P 型电极的金属。调整合适的等离子体轰击工艺,破坏了ITO透明导电层表面的晶体结构,降低了蒸镀的金属原子团与ITO透明导电层表面的界面能,使蒸镀的金属原子团与ITO透明导电层表面的原子发生了键合。又增加了ITO透明导电层表面粗糙度,使蒸镀的金属原子团与 ITO透明导电层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了P型电极的“空穴”注入效率,降低了LED芯片正向电压,提升LED芯片亮度。提高了P电极与透明导电层的结合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P-GaN层为等离子体轰击处理后的改性P-GaN层。
ITO透明导电层沉积时,在真空环境下,先使用等离子体轰击基底表面,再沉积ITO透明导电层。调整合适的等离子体轰击工艺,破坏了P-GaN层表面的晶体结构,降低了ITO透明导电层与P-GaN层表面的界面能,使沉积的ITO原子团与P-GaN层表面的原子发生了键合。又增加了P-GaN层表面的粗糙度,使沉积的ITO原子团与P-GaN层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了ITO透明导电层的“空穴”注入效率,降低了LED芯片正向电压,提升了LED 芯片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壹纳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壹纳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24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