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式输送机张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2679.5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3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雨;臧其亮;卜令超;陈斌;代伟;周林娜;王国庆;马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23/44 | 分类号: | B65G23/44;B65G43/00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田鹏山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机张紧 系统 | ||
本发明公布一种带式输送机张紧系统,属于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恒压泵和应急泵经单向阀隔离后连通至二位三通阀Ⅰ、机械式三位四通阀和二位三通阀Ⅲ;二位三通阀Ⅰ连接有调速阀、二位二通比例阀Ⅰ和二位二通比例阀Ⅱ;调速阀连接有液控二位二通阀Ⅱ,液控二位二通阀Ⅱ连接至双联平衡阀Ⅱ的第一进油口;二位二通比例阀Ⅰ连接有压力补偿器Ⅰ,压力补偿器Ⅰ分别连接有第一二位三通阀Ⅱ、第二二位三通阀Ⅱ。本发明采用利用比例阀+压力补偿器的形式,提升绞车系统和张紧油缸复合动作的可控性;实时控制电比例溢流阀的溢流压力,进行实时消减绞车系统的冲击,提升系统平稳性;通过背压为系统实时补油,防止在负载的作用下绞车马达的一腔被吸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式输送机张紧系统。
背景技术
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环境污染小、运输成本低等优势,在煤矿开采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输送机的输送带是粘弹性体,在输送机的启、停过程中胶带储存或释放的大部分能量在胶带内形成很大的应力波动,这些应力波动会使输送带的张力和挠度发生变化。在使用过程中,当张力减小到一定值时,就会导致输送带打滑而不能正常工作。此外,胶带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会使胶带会变得松弛引起撒料、煤炭堆积、胶带损坏等严重事故,摩擦严重时甚至引起火灾。这些事故不仅影响了高效的生产,而且给煤矿安全带来了隐患。
因此,张紧装置在带式输送机中是必不可少的,其功能主要是提供输送带在驱动滚筒分离点处的足够张力,补偿塑性变形与过渡工况时输送带伸长量的变化,保证输送带承载分支最小张力点的张力,满足输送带的垂度条件,从而保证驱动滚筒具有足够大的摩擦牵引力,实现带式输送的正常运转。由于带式输送机输送距离长、运量大,所以对张紧系统的要求较高。
输送机张紧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如下:根据输送机运行过程中对张紧力的要求,由计算确定的张紧装置参数设定带式输送机启、制动及正常运行时的张紧力大小。在自动工作状态下,当控制系统接受到输送机允许启动的信号后,在控制程序的作用下调整输送带张紧力为启动张紧力(一般为正常运行时的1.4~1.5倍),然后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使输送机启动;当测速装置检测到输送机达到正常运行的速度时,自动调整输送带张紧力为正常运行张紧力;当控制系统接受到停机信号时,自动调整输送带张力为停机时张紧力(一般为正常运行时张紧力的0.9倍)。当带式输送机出现故障需要维护和检修时,可以把张紧装置的工作状态调整为手动工作状态,根据需要人为的去控制输送带的松弛与张紧,并根据张力检测装置所显示的数值对张紧力进行调节。
现有的一种自动张紧系统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图如图2所示,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2.1启动阶段
张紧系统的启动按钮被操作人员按下,二位二通阀Ⅰ13的电磁阀头Y13得电打开系统出现卸荷,变量泵11空载启动,二位二通阀Ⅰ13恢复正常Y13失电,电比例溢流阀12调定系统压力为启动压力,三位四通阀Ⅱ116、三位四通阀Ⅰ14的Y11a、Y12a得电,二位三通阀Ⅲ15的Y14得电,绞车制动器110松闸打开,液压马达19正转紧绳同时为张紧缓油缸111充油。张力达到启动时所需张紧力时,制动器紧闸关闭Y14失电绞车马达停止转动,变量泵空载运行,同时发出信号使输送带电机启动。
2.2启动至正常运行阶段
当测速装置检测到输送机达到等速稳定运行状态时,二位二通阀Ⅰ13恢复正常Y13失电,电比例溢流阀调定系统压力为正常运行时压力,二位三通Ⅲ15的Y14得电,绞车制动器松闸打开,三位四通阀Ⅰ14的Y12b得电,马达反转松绳,张紧力达到正常运行时张紧力。绞车制动器紧闸关闭,除二位二通阀Ⅱ114的电磁阀均失电,液压泵空载运行,液压系统停止工作。
2.3张紧力检测与保压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26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