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机器视觉测量的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识别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3140.1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59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胡皓;李晓娅;陈嘉琪;王吉吉;叶品;洪华;张勇;董传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B11/24;G01B11/16;G06T7/00;G06T7/60;G06T7/7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芳 |
地址: | 3100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机器 视觉 测量 空心 板梁桥铰缝 损伤 识别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机器视觉测量的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识别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待测空心板梁桥的三维实体模型;S2.测量随机车流下空心板梁桥铰缝两侧板的垂直位移数据;S3.对测量得到的垂直位移数据进行处理,并提取与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相对应的相对位移比;S4.计算相对位移比对应的空心板梁桥铰缝刚度折减系数,并根据计算得到的铰缝刚度折减系数对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程度进行定量评价。本发明使用的机器视觉测量设备具备边缘计算能力,能测量结构的微小变形,具有软件可配置、通讯灵活便捷、功耗低的特点。通过该测量仪,实现结构微变的采集与监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视觉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机器视觉测量的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迅速发展,公路桥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有公路桥梁87.83万座,其中中小桥占比达86.90%。空心板梁桥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中小跨径桥型,广泛分布于各类公路和城市道路系统中,其具有建筑高度低、预制方便、用材经济等特点,是中小跨径桥梁中最常见的桥型之一,在现役桥梁中占到60%以上。铰缝是空心板梁桥实现多片主梁协同受力的部件,起着传递梁板间横向内力并约束位移的作用。国内近二十年的工程实践发现,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病害多发,对桥梁上部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其他次生病害,危及桥梁安全。
传统的空心板桥铰缝损伤识别主要通过人工目测或荷载试验的方法进行。人工目测通过观察梁底铰缝是否有渗水痕迹或桥面是否存在纵向裂缝来判断铰缝是否开裂,在铰缝未完全脱开的情况下,不能给出定量的损伤程度判定结果。荷载试验法判断铰缝损伤的方式是对横向分布系数进行分析,判断剪力的传递是否正常,这种方法需封闭交通,现场检测工作量大,成本较高。
针对以上弊端,工程师们逐渐开始采用结构指纹识别的方法来判断铰缝损伤程度,该方法通过对整个结构反应信息进行采集以及数据分析来了解结构状况,从而进行损伤识别与判定。目前结构指纹识别法有基于静力检测数据的相对位移法和基于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法两种。相对位移法多采用接触式测量装置对铰接缝损伤进行识别,动力特性影响法则基于铰缝损伤对结构动力特性影响的分析,运用动力学方法对铰缝损伤进行识别,但对铰缝损伤敏感的结构横向模态振型较难通过试验识别,因而可操作性不强。
综上所述,传统的人工目测、荷载试验以及目前的基于结构指纹的损伤识别技术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亟待提出一种新型的铰缝损伤识别方法以实现高效、可靠、准确的铰缝损伤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基于机器视觉测量的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识别方法及系统。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机器视觉测量的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识别方法,包括步骤:
S1.建立待测空心板梁桥的三维实体模型;
S2.测量随机车流下空心板梁桥铰缝两侧板的垂直位移数据;
S3.对测量得到的垂直位移数据进行处理,并提取与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相对应的相对位移比;
S4.计算相对位移比对应的空心板梁桥铰缝刚度折减系数,并根据计算得到的铰缝刚度折减系数对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程度进行定量评价。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具体为:
S11.收集待测桥梁图纸资料及勘察现场,并初步确定有损伤的铰缝,根据确定的有损伤的铰缝建立空心板梁三维实体模型;
S12.通过折减铰缝粘结刚度模拟建立的三维实体模型中不同程度的铰缝损伤,并定义铰缝刚度折减系数β为损伤后铰缝刚度/无损铰缝刚度,在损伤铰缝相邻一侧空心板处加载集中力;
S13.定义铰缝相对位移比α为结构指纹,并绘制相对位移比α与铰缝刚度折减系数β的关系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未经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31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