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床3D打印的快速冷却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3253.1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6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宋波;张志;史玉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20 | 分类号: | B29C64/20;B29C64/205;B29C64/30;B29C35/16;B33Y30/00;B33Y40/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孔娜;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快速 冷却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3D打印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粉床3D打印的快速冷却装置及系统。该装置包括基础基板、可变基板和冷却水箱,其中,所述基础基板上设置有凹槽,该凹槽中设置有所述冷却水箱,所述可变基板设置在所述冷却水箱上,作为3D打印的成形台面,在3D打印过程中,在所述冷却水箱中通入循环冷却水,对可变基板进行冷却,以此实现打印过程中成形件的及时且快速冷却。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冷却装置的3D打印系统。通过本发明,实现成形和冷却的同时进行,抑制成形中晶粒尺寸变大,保持元素分布均匀,提高成形件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3D打印相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粉床3D打印的快速冷却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工业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加工零件也向着精密化、复杂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然而,传统制造方法,如铸造、锻压等加工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如今的工业需求,3D打印技术应运而生,3D打印具备模型数字化处理分层,逐层扫描打印的技术特点,可生产精密化零件。
传统的3D打印技术对基板进行预热处理后进行3D打印,成形件制造结束后进行自然冷却,然而,基板长时间加热造成自然冷却时间长,因此造成晶粒尺寸变大,元素偏析,强度降低。这是目前3D打印不可避免的缺点,因此有必要给出一种方法摒除传统3D打印技术的缺点,如打印粉末材料中添加陶瓷相等,然而以上方法并不能从底层解决问题,直接从加热基板入手,变更基板为可加热亦可冷却的装置,不仅可以在3D打印过程中实现预热,还可实现成形件的快速冷却,抑制晶粒尺寸变大,促使元素分布均匀,提高成形件强度。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粉床3D打印的快速超低温冷却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床3D打印的快速冷却装置及系统,利用该装置中冷却水箱对可变基板的快速冷却,实现成形和冷却的同时进行,抑制成形中晶粒尺寸变大,保持元素分布均匀,提高成形件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粉床3D打印的快速冷却装置,该装置包括基础基板、可变基板和冷却水箱,其中,
所述基础基板上设置有凹槽,该凹槽中设置有所述冷却水箱,所述可变基板设置在所述冷却水箱上,作为3D打印的成形台面,在3D打印过程中,在所述冷却水箱中通入循环冷却水,对可变基板进行冷却,以此实现打印过程中成形件的及时且快速冷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冷却水箱上设置有入水口和出水口,该入水口和出水口通过冷却水管与外界的水循环装置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基础基板上设置有通孔,作为所述冷却水管穿过与所述入水口和出水口连接的通道。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冷却水管为柔性水管,其表面进行隔热处理。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隔热处理采用玻璃纤维编织、云母绕包后再采用玻璃纤维编织进行隔热。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基础基板呈阶梯状,阶梯处为所述冷却水管安放的空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可变基板的材料与成形件的材料相同,根据成形件材料的不同更换不同材料的可变基板。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装置的厚度与3D打印系统中的成形基板厚度相同。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所述的冷却装置的粉床3D打印系统,采用上述所述的冷却装置作为成形基板,该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水管从所述3D打印系统成形缸放置测氧口的位置穿出,以此避免重新在所述成形缸上开设孔洞,保证成形缸的密封性。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下列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32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