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及控制的激光减脂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3656.6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4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姚敏;王彩霞;吴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8/20 | 分类号: | A61B18/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李治东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温度 监测 控制 激光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及控制的激光减脂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壳体;激光光路单元,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于输出工作激光与瞄准激光;测温单元,设于所述壳体外的一侧,其轴线与所述激光光路单元的轴线具有一定夹角,并交汇于皮肤靶组织处,以用于非接触实时获取皮肤靶组织温度;冷风单元,设于所述壳体内,其出风方向与所述激光光路的出光方向一致,用于依据所述皮肤靶组织温度以启动或关闭冷气的输出,以供对皮肤表面降温;支架,用于与皮肤接触以支撑所述壳体。本申请可实现激光减脂时对组织温度的精准控制,提高激光减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现精准减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激光减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及控制的激光减脂系统。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红外激光在减少脂肪囤积、产生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并达到减脂塑形的目的方面有特定的优势。在较长的红外波长作用下,由于其在黑色素和血红蛋白的光吸收较少,不仅可安全用于各型皮肤,而且在软组织中的穿透更深。这种非接触、无创性激光可以通过加热皮下脂肪层来减少脂肪细胞的数量或体积,达到局部减脂的目的。
目前,利用1064nm激光照射后热量在脂肪组织中的蓄积,诱导脂肪分解是减脂塑形领域的最新进展。该波长能穿透表皮,充分作用于脂肪层,同时真皮内的吸收非常低。通过低功率、长脉宽的激光控制模式能有效升高皮下脂肪层温度;通过设计专有的能量调节装置及特殊的温度控制系统可以将表皮温度控制在非损伤范围,靶向加热皮下脂肪层、进而促使局部脂肪细胞死亡,并避免损伤上方的皮肤及附属结构。
传统的减脂方法采用手持红外线测温枪间隔时间进行测温,有操作不方便和响应不及时的缺陷。减脂过程中容易导致温度过高没有及时调整而出现烫伤等医疗事故。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及控制的激光减脂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至少一个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及控制的激光减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壳体;激光光路单元,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于输出工作激光与瞄准激光;测温单元,设于所述壳体外的一侧,其轴线与所述激光光路单元的轴线具有一定夹角,并交汇于皮肤靶组织处,以用于非接触实时获取皮肤靶组织温度;冷风单元,设于所述壳体内,其出风方向与所述激光光路的出光方向一致,用于依据所述皮肤靶组织温度以启动或关闭冷气的输出,以供对皮肤表面降温;支架,用于与皮肤接触以支撑所述壳体。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作激光和瞄准激光通过光纤耦合于中心轴线进行输出。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作激光和/或瞄准激光分别依次经过可变反射率镜、平凸透镜、及平凹柱面透镜后向外输出,以供对耦合输出的工作激光和瞄准光进行偏振、整形、准直、及聚焦。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作激光的光源为1064nm±10nm激光器,激光脉冲宽度可调。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皮肤靶组织温度包括:测量的皮肤靶组织表面的温度、及预测的皮下脂肪层的温度。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测温单元包括:CCD图像传感器,用于采集CCD图像信号,以供得到对应皮肤靶组织的温度场图;其中,依据所述温度场图获取温度场的分布规律,据以预测皮下脂肪层的温度。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测温单元为一体化集成式的测温探头。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冷风单元预设有温度上限阈值和温度下限阈值;其中,当所述皮肤靶组织温度超过温度上限阈值,则启动冷气的输出;当所述皮肤靶组织温度低于温度下限阈值,则关闭冷气的输出。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为L型支架,其采用医用不锈钢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36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