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极压耐磨型长效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3965.3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7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沙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纳石油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M177/00;C10N30/04;C10N30/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周鑫 |
地址: | 22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极压 耐磨 长效 润滑油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润滑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极压耐磨型长效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所述基础油为多元醇酯基础油,所述添加剂包括纳米微粒、表面修饰剂、极压抗磨剂、油性剂、清净分散剂和抗氧抗腐剂,所述纳米微粒为金属颗粒,所述表面修饰剂包括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长链脂肪酸,所述极压抗磨剂包括有机硫化物和有机磷化物,所述油性剂包括高级脂肪酸和酸式磷酸酯,所述清净分散剂包括丁二酰亚胺和丁二酸酯,通过纳米微粒可以使润滑油保持长期有效的润滑效果,表面修饰剂可以吸附在纳米微粒的表面,进而改变纳米微粒的表面能,从而避免纳米微粒在搅拌时团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极压耐磨型长效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合成基础油以及生物基础油三大类,它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是近代高级润滑油的精髓,正确选用合理加入,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油赋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强其原来具有的某种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
研究表明纳米微粒由于自身组成和结构上的特点,具有不同于传统有机润滑添加剂的润滑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纳米微粒多为球形,它们在摩擦对偶面间可能起一种类似“球轴承”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2)在重载荷和高温下,摩擦对偶面间的纳米微粒可能被压平,形成一滑动系,从而降低摩擦和磨损;(3)纳米微粒可以填充在工件表面的微坑和损伤部位,有可能实现摩擦表面的原位修复。
现有的抗极压耐磨型润滑油使用时有效时间短,为了保证抗极压耐磨型润滑油具有正常的润滑效果,需要定期添加润滑油,而纳米微粒因为自身的组成和结构可以使得抗极压耐磨型润滑油长期有效,但是纳米微粒粒径小,表面能高,粒子之间容易发生团聚,纳米微粒团聚会加剧机械的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极压耐磨型长效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抗极压耐磨型润滑油使用时有效时间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极压耐磨型长效润滑油组合物,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所述基础油和添加剂的质量之比为 48~49:1~2,所述基础油为多元醇酯基础油,所述添加剂包括纳米微粒、表面修饰剂、极压抗磨剂、油性剂、清净分散剂和抗氧抗腐剂,所述纳米微粒、表面修饰剂、极压抗磨剂、油性剂、清净分散剂和抗氧抗腐剂的质量之比为1:0.2~0.5:1.3~1.7:2.2~2.5:0.6~0.7:1.1~1.5,所述纳米微粒为金属颗粒所述纳米微粒的粒径为50~80nm,所述表面修饰剂包括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长链脂肪酸,所述极压抗磨剂包括有机硫化物和有机磷化物,所述油性剂包括高级脂肪酸和酸式磷酸酯,所述清净分散剂包括丁二酰亚胺和丁二酸酯,所述抗氧抗腐剂包括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
优选的,所述多元醇酯基础油包括二元醇脂肪酸酯、双季戊四醇酯、多缩二元醇苯甲酸酯和甘油三乙酸酯,所述二元醇脂肪酸酯、双季戊四醇酯、多缩二元醇苯甲酸酯和甘油三乙酸酯的质量之比为1~2:25~36:28~32:2~ 3。
优选的,所述纳米微粒为氧化锡、氧化铟或氧化铋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长链脂肪酸的质量之比为1~2: 0.2~0.7,所述长链脂肪酸为季戊四醇正辛酸和月桂酸混合酯。
优选的,所述有机硫化物和有机磷化物的质量之比为10~12:1,所述有机硫化物包括硫化烯烃和硫化酯,所述硫化烯烃和硫化酯的质量之比为11~ 19:1~3,所述有机磷化物包括磷酸三苯酯和磷酸三甲酚酯,所述磷酸三苯酯和磷酸三甲酚酯的质量之比为1.2~1.7:1.1~1.4。
优选的,所述丁二酰亚胺和丁二酸酯的质量之比为0.5~2: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纳石油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纳石油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39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