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桐油基环氧增韧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4068.4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1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瑞;肖来辉;聂小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L91/00;C11C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桐油 基环氧增韧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桐油基环氧增韧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将桐油与丙三醇按摩尔比为2:1进行混合,加入桐油质量0.5~2 wt.%的催化剂KOH,在氮气保护下180℃反应3~4 h得到桐油二甘酯和丙三醇混合物,然后分液得到淡黄色桐油二甘酯;桐油二甘酯与饱和环状酸酐按摩尔比1:1~1:4进行混合,加入桐油单甘酯质量0.5~2 wt.%的催化剂,在氮气保护下120~150℃反应3~6 h,合成出含有一个羧基和两条含有共轭双键的分子链的桐油基环氧增韧剂。制得的桐油基环氧增韧剂与环氧树酯具有优异的相容性,避免了相分离导致材料透明性下降等的问题,并且添加很少量的此桐油基环氧增韧剂就可以使环氧树脂拥有非常高的断裂伸长率和韧性,并且其还能保持很高的强度和模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氧树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桐油基环氧增韧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树酯作为热固性树酯,可以与胺类、酸酐等固化剂发生固化反应生成三维网状交联结构。由于其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绝缘性、粘接性高、成型加工性等优点,现广泛应用于涂料、电子电气、胶黏剂、复合材料、土建等领域。但由于固化后的产物具有较高的交联网状结构,内应力大,质脆,抗冲击性能差,直接使用容易发生破坏而造成重大危险事故和经济损失,因此对其进行增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使用的环氧增韧剂主要是基于石油基的橡胶弹性体、互穿网络聚合物、柔性固化剂、热塑性树脂、超支化聚合物、热致性液晶聚合物和核壳粒子。这些方法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采用液体丁脂橡胶增韧海因型环氧树脂,会出现相容性不佳,透明性下降;使用无机纳米粒子或核壳结构纳米粒子、以及有机弹性纳米粒子增韧,会出现加工难度大,要分散均匀十分困难,以至于达不到增韧目的。另外,大量使用这些石油基环氧增韧剂,既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又面临环境污染等问题。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环氧树脂刚性大、质脆等缺点以及符合可持续绿色发展要求,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桐油基环氧增韧剂及其制备方法。添加很少量的此桐油基环氧增韧剂就可以使环氧树脂拥有非常高的断裂伸长率和韧性,并且其还能保持很高的强度和模量。
技术方案:一种桐油基环氧增韧剂,化学结构如下所示:
其中,R1为R2为
或,R1是R2为
桐油基环氧增韧剂是上述分子结构的一种或二者的混合物。
上述桐油基环氧增韧剂的制备方法,步骤为:步骤1,将桐油与丙三醇按摩尔比为2:1进行混合,加入桐油质量0.5~2wt.%的催化剂KOH,在氮气保护下180℃反应3~4h得到桐油二甘酯和丙三醇混合物,然后分液得到淡黄色桐油二甘酯;步骤2,桐油二甘酯与饱和环状酸酐按摩尔比1:1~1:4进行混合,加入桐油单甘酯质量0.5~2wt.%的催化剂,在氮气保护下120~150℃反应3~6h,合成出含有一个羧基和两条含有共轭双键的分子链的桐油基环氧增韧剂。
步骤2中所述饱和环状酸酐为邻苯二甲酸酐、丁二酸酐、戊二酸酐、1,2-环己二甲酸酐、2,2-二甲基琥珀酸酐、2,2-二甲基戊二酸酐、3,3-二甲基戊二酸酐、3-甲基戊二酸酐、3-羟基苯二甲酸酐、1,8-萘二甲酸酐、4-硝基-1,8-萘二酸酐、2-(三苯基亚磷基)丁二酸酐、2-苯基戊二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2中催化剂为三苯基膦、对甲苯磺酸、苄基三甲基氯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催化剂含量为桐油二甘酯质量的0.5~1wt.%。
步骤2所述桐油二甘酯与饱和环状酸酐按摩尔比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40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