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暖系统水力平衡自动调节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4159.8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2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黄启彬;秦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杨东明;林嵩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暖系统 水力 平衡 自动 调节 方法 装置 系统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暖系统水力平衡自动调节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控制多条采暖支路中的流量调节阀以对应的初始开度同时打开预定时间后,获取多条采暖支路各自对应的进出水温差;对多条采暖支路对应的进出水温差进行比对;当多条采暖支路对应的进出水温差之间的差值超过预定范围时,根据多条采暖支路对应的进出水温差,调节对应采暖支路中的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将经过调节的采暖支路中的流量调节阀的初始开度更新为调节后的开度,并重复执行上述步骤,直至多条采暖支路对应的进出水温差之间的差值落入所述预定范围内。本发明能够实现采暖系统中各支路水力平衡的自动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间采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暖系统水力平衡自支调节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家用地暖采暖系统中,经常发生个别房间不够热或者个别房间过热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在于:各房间铺设的地暖管长度不一样,使系统各支路水力不平衡,致使管阻大的房间采暖流量少,管组小的房间采暖流量大。针对这种情况,往往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手动对每一支路的流量进行调节,以将各支路流量调节均匀。
为了将各支路流量调节均匀,传统的调节方法是:工作人员根据初次稳定后的房间温度对各支路的开度进行调节,将温度低的房间对应的支路开度调大,将温度高的房间对应的支路开度调小;等待一段时间后,根据房间温度判断调节是否起到了效果;若初次调节不精准,房间温度不够或过温情况依然存在,则再等待一段时间后进行再次调节,直至调节均衡为止。在此过程中,由于地暖采暖系统升温是一个很慢的过程,导致工作人员调完以后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判定调节的效果,且每次调节只能进行方向性调节,基本属于盲调,因此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调试以及调试不准确房间温度依然不均衡的状况。
目前,为了帮助工作人员直观地了解各支路流量情况,在各支路上分别分装了浮子流量计(由于采暖水水质差,不能安装一般的涡轮流量计,所以一般安装浮子流量计)。在采暖系统调试时,工作人员根据流量计的显示值,将每一支路的流量调节成一致。但是,浮子流量计成本高,占用体积大,并且不能进行智能调节,用户一旦关闭某一支路时,其他支路的流量将发生不同变化,可能又会导致各支路流量失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暖系统水力平衡自动调节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以实现采暖系统中各支路水力平衡的自动调节,从而节省工作人员大量的采暖系统调试时间,也能大大提高调试的准确度,进而提升用户的采暖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采暖系统水力平衡自动调节方法,所述采暖系统包括多条采暖支路,每条所述采暖支路中分别设置有流量调节阀,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多条采暖支路中的所述流量调节阀以对应的初始开度同时打开预定时间后,获取所述多条采暖支路各自对应的进出水温差;
对所述多条采暖支路对应的所述进出水温差进行比对;
当所述多条采暖支路对应的所述进出水温差之间的差值超过预定范围时,根据所述多条采暖支路对应的所述进出水温差,调节对应采暖支路中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将经过调节的采暖支路中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初始开度更新为调节后的开度,并重复执行上述步骤,直至所述多条采暖支路对应的所述进出水温差之间的差值落入所述预定范围内。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多条采暖支路对应的所述进出水温差,调节对应采暖支路中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包括:
当其中一条采暖支路对应的所述进出水温差减去第一预定值所得到的差值大于其余采暖支路对应的所述进出水温差时,按第一预设规则减小所述其余采暖支路中的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多条采暖支路对应的所述进出水温差,调节对应采暖支路中的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41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