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乌桕茎段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5357.6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5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隋德宗;王保松;宁坤;马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金陵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苏州思睿晶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3 | 代理人: | 阮俊敏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乌桕 高效 再生 体系 建立 方法 | ||
一种乌桕茎段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其步骤如下:第一步:制备获得无菌材料‑无菌乌桕茎段;第二步:茎段诱导芽的萌发;第三步:芽诱导生根;第四步:炼苗和移栽。切取茎长1.0~1.5 cm的芽,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 mg/L IBA和0.05 mg/L NAA,15~20 d内即可生根良好。乌桕幼苗在组培室内经历了两个阶段的逐步壮苗过程,移栽至草炭土、珍珠岩和蛭石(3:2:1)构成的混合基质,其土壤营养,含水量及通透性都有保障,移栽成活率大大提高。利用上述技术方法建立乌桕组培再生体系,操作简便,污染率低,成活率高,培养周期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乌桕的再生体系建立方法,能够有效降低乌桕的培育成本。
背景技术
乌桕(
目前,乌桕的繁殖方式以播种和扦插为主,扦插或嫁接等繁殖虽可保持原株优良特性,但繁殖系数较低,严重影响良种推广进程。采用组培快繁技术,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优良无性系苗木,满足对优质种苗的需求。乌桕组培方面的研究也有少量报道,但存在着易褐化、落叶死苗等严重问题,同时会有组培效率低下,周期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选用最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优化乌桕离体快繁的过程,建立系统的微繁体系,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大量优质乌桕种苗,进行大规模生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促进乌桕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乌桕茎段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制备获得无菌材料-无菌乌桕茎段;
第二步:茎段诱导芽的萌发;
第三步:芽诱导生根;
第四步:炼苗和移栽。
所述制备获得无菌材料-无菌乌桕茎段方法如下:
剪取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乌桕当年生枝条,将枝条剪成1.5~3.0 cm长度的茎段,保证每个茎段上至少留有一个饱满的芽体,且芽的生长位置位于茎段上端1/3处。将剪好的茎段放入玻璃烧杯中,置于流动水下流动冲洗30~50 min。用1000倍的多菌灵溶液浸泡30~40 min,20%的84消毒液中浸泡30 s,将茎段用蒸馏水冲洗5次,放入超净工作台内。75%酒精浸泡30 s,放入15%次氯酸钠溶液(每升量中加入3滴吐温80)中浸泡10 min,无菌水冲洗5次,晾干。
所述的茎段诱导芽的萌发方法如下:
将获得的茎段外植体接种到芽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基为NN69+0.5 mg/L TDZ +0.05 mg/L IBA,每升培养基中添加25 g 蔗糖和7.5 g 琼脂,pH调至5.8。在光照强度为2800 Lux、培养室温度为25±2 ℃、光周期为16 h/d下培养15~20 d;
所述的芽诱导生根方法如下:
将上一步培育良好的芽,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切下茎长1.0~1.5 cm的芽,接种在诱导不定根的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培养基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 mg/L IBA和0.05mg/L NAA,每升培养基中添加30 g 蔗糖和6.5 g 琼脂,pH调至5.8。在光照强度为2800Lux、培养室温度为25±2 ℃、光照条件为16 h/d下培养15~20 d;
所述的炼苗和移栽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金陵科技学院,未经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金陵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53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烘干时间的茶叶烘干设备
- 下一篇:一种树干的直径和倾斜数据测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