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集成分支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7876.6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1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洪波;郭昌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橡博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24 | 分类号: | H01R9/24 |
代理公司: | 长沙优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3 | 代理人: | 周栋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集成 分支 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集成分支构件,它包括构件本体,所述构件本体表面设有凸起的主电缆接头;所述主电缆接头内腔设有铜件;所述铜件延伸至构件本体内且形成多个分支电缆接口;所述构件本体底面设有多个凹陷的电缆容纳通道,所述电缆容纳通道顶端与分支电缆接口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集成分支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配电网络产品中,实现多路电源分支的产品体积庞大(同类产品尺寸长980MM宽680MM,高1000MM),重量150~200KG,产品均直接安装在城市主干道人行道旁,或专用配电房内,不能集成安装在现有的电气设备机柜中,而集成安装在电气设备机柜内才能解决配电网络及新能源领域电气设备智能化,小型化的技术要求。现有的配电网络产品,体积大,重量重,进出电缆均采用标准的可分离式电缆附件,由于电缆进出线均是在箱体底部垂直方向,可分离式电缆附件的电缆方向与安装方向是成90度直角,即,电缆附件安装方向为水平方向,如果只是单纯的给产品规格缩小,由于电缆需要弯曲才能实现同方向出线,电缆会出现重叠而无法安装的情况,不能实现N(N≥3)路出线。因此,研发一种能够满足小型化技术要求并解决配电网络及新能源领域电气设备智能化问题的集成设备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缆集成分支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电缆集成分支构件包括构件本体(1),所述构件本体(1)表面设有凸起的主电缆接头(10);所述主电缆接头(10)内腔设有铜件(2);所述铜件(2)延伸至构件本体(1)内且形成多个分支电缆接口(3);所述构件本体(1)底面设有多个凹陷的电缆容纳通道(4),所述电缆容纳通道(4)顶端与分支电缆接口(3)连接。
优选地,所述分支电缆接口(3)为内凹结构。
优选地,所述分支电缆接口(3)内设有弹簧(5)。
优选地,所述构件本体(1)底面电缆容纳通道(4)的通道口处设有电缆卡合件(6)。
优选地,所述电缆卡合件(6)包括固定在构件本体(1)上的母卡合配件(7)和套在电缆上且与母卡合配件(7)卡合的子卡合配件(8)。
优选地,所述母卡合配件(7)与子卡合配件(8)采用旋钮式卡合方式。
优选地,所述母卡合配件(7)侧边设有内嵌的弹簧珠(9)。
优选地,所述构件本体(1)表面设有3个凸起的主电缆接头(2)。
优选地,所述铜件(2)延伸至构件本体(1)内且形成至少3个分支电缆接口(3)。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电缆集成分支构件中构件本体上面设置凸起的主电缆接口,下面设置凹陷的电缆通道,主电缆接口内腔设置铜件,铜件一体成型,延伸至构件本体并形成多个分支电缆接口。分支电缆接口内设有弹簧,用于与电缆接触并导电。在构件本体底面电缆容纳通道的通道口处设有电缆卡合件,优选为由母卡合配件和子卡合配件构成的旋钮式卡合方式。作为优选方案,母卡合配件的侧边设置内嵌的弹簧珠,以确保相邻两个母卡合配件之间接触。
本发明主要应用于电力配电网络及新能源领域的车载能源系统;安装在电气设备机柜内,一端电缆通过可触摸式电缆附件连接到集成分支构件,集成分支构件上设有符合EN50181标准的锥型接口,另一端设有N个(N≥3)符合内锥型接口,内锥型接口通过橡胶应力体连接出线电缆;集成分支构件具有结构紧凑(长300MM,宽350MM,高200MM),重要轻(约20KG),安装方便,集成度高,绝缘性能良好等优点。解决了现有配电网络及车载能源系统中,在空间窄小的范围内实现多路电源分支,满足了小型化的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未插接电缆时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橡博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橡博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78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