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上游式尾矿库的粘性土初期坝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9019.X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1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许传华;段蔚平;毛志远;邱宇;杨强胜;田伟虎;倪强;藕明江;翁金红;吴光富;曹金海;鲁立胜;汪明海;林启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02 | 分类号: | E02B7/02;E02B3/16;E03F3/04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常前发;奚志鹏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上游 尾矿 粘性 初期 结构 | ||
1.一种用于上游式尾矿库的粘性土初期坝结构,在初期坝两侧山体上设置坝肩截水沟,在初期坝的坝脚设置坝脚排水沟(4),所述的坝肩截水沟的出水端与坝脚排水沟(4)连通,其特征在于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自初期坝基底自下而上分别铺设细粒土层、复合土工膜、粗砂层、块石层、砂卵石层共同构成初期坝体底部防渗层(9);细粒土层的厚度为0.18~0.22m,粗砂层的厚度为0.19~0.23m,块石层的厚度为1.4~1.7m,砂卵石层的厚度为0.19~0.24m;
2)在初期坝上、下游分别设置初期坝上游排渗棱体(1)、初期坝下游排渗棱体(1’),在初期坝上游排渗棱体(1)、初期坝下游排渗棱体(1’)之间的初期坝体底部防渗层(9)上铺设初期坝排渗褥垫(2),初期坝上游排渗棱体(1)、初期坝下游排渗棱体(1’)与初期坝排渗褥垫(2)连通;
3)在初期坝内之初期坝排渗褥垫(2)之上按照设计的数量,以初期坝中心轴线对称预埋竖向排渗盲沟管(3),竖向排渗盲沟管(3)的下端与初期坝排渗褥垫(2)连通;
4)在初期坝与山体接触部位预埋斜向排水盲沟(7),在初期坝与山体接触部位预埋横向排水盲沟(8),斜向排水盲沟(7)的上部进水口与横向排水盲沟(8)连通,斜向排水盲沟(7)的下部出水口与初期坝排渗褥垫(2)连通;所述斜向排水盲沟(7)、横向排水盲沟(8)是用双层土工布包裹毛石构成,毛石体之间应该密实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5)在初期坝上游排渗棱体(1)、初期坝下游排渗棱体(1’)及初期坝两侧山体之间构成的空间内,按照设计的高度自下而上采用粘性土逐层堆筑初期坝,并在初期坝上游坡面上施工防渗护坡层(5);所述防渗护坡层(5)自内向外分别是砂卵石层、块石层、砂卵石层、粗砂层、复合土工膜、粗砂层;所述的复合土工膜为两层土工布中间夹一层土工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上游式尾矿库的粘性土初期坝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渗护坡层(5)中,粗砂层的厚度为0.19~0.23m,块石层的厚度为1.4~1.7m,砂卵石层的厚度为0.19~0.24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上游式尾矿库的粘性土初期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自下而上每层堆筑的高度为2.3~2.7m。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上游式尾矿库的粘性土初期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期坝上游排渗棱体(1)、初期坝下游排渗棱体(1’)、初期坝排渗褥垫(2)均用双层土工布包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上游式尾矿库的粘性土初期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预埋的竖向排渗盲沟管(3)的数量为4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上游式尾矿库的粘性土初期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在堆逐到设计高度的初期坝的坝顶表面铺设土工膜,在土工膜上铺设碎石保护层、干砌块石块保护层;所述干砌石块的规格为:长短边之比不大于4,小于20mm的含量5%,有适当的级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901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