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垂直化绿植栽培养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10976.4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84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朱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集知匠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3 | 代理人: | 郑琍玉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化绿植 栽培 养护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垂直化绿植栽培养护装置,包括框架、栽培单元与浇灌单元,所述框架前侧从上往下均匀安装有多个栽培单元,框架后侧安装有浇灌单元,栽培单元与浇灌单元相连通,栽培单元包括栽培框、固定螺栓、承托板、承托弹簧与升降板,栽培框包括框体、挡板、挡片、压块与复位弹簧,浇灌单元包括固定板、浇灌管、储水箱、支撑弹簧、支撑板、储水海绵、挤压架与联动杆。本发明通过浇灌单元对栽培单元内栽种的植物进行浇灌,相比于现有的滴灌系统安装、维护成本大大降低,且栽培单元能够根据自身含水量的多少控制器与浇灌单元的连通状态,不会出现浇水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化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垂直化绿植栽培养护装置。
背景技术
垂直绿化是立体绿化的一种分支,垂直绿化中的植物大多是栽种在墙壁上,对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效果。
垂直绿化系统可分为模块式、铺贴式、垂吊式、摆花式等,但是目前常见的几种垂直绿化形式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现有的垂直绿化系统多使用滴灌装置对植物进行浇灌,滴灌装置安装成本较高,且容易产生堵塞,需要经常对其进行检修维护,后期维护成本较高,不适合家用、规模较小的垂直绿化系统;
(2)在对植物进行浇灌时,难以对浇灌水量进行准确控制,容易出现浇水量过多或不足的情况,这两种情况都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使用湿度传感器对浇水量加以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情况,但是湿度传感器在在实际使用中,会由于尘土、油污及有害气体的影响,产生老化,精度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垂直化绿植栽培养护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垂直化绿植栽培养护装置,包括框架、栽培单元与浇灌单元,所述框架前侧从上往下均匀安装有多个栽培单元,框架后侧安装有浇灌单元,栽培单元与浇灌单元相连通;其中:
所述栽培单元包括栽培框、固定螺栓、承托板、承托弹簧与升降板,栽培框通过固定螺栓与框架前侧相连接,栽培框后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进水口,进水口呈矩形阵列布置,栽培框下端内壁上滑动安装有承托板,承托板与栽培框内壁之间安装有承托弹簧,承托板上端后侧从左往右均匀安装有升降板,升降板上开设有圆形通孔;栽培框与承托板上方之间的空间内装填有一定重量的栽培基质并栽种有植物,在承托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承托板高度会随栽培基质内水分含量的多少而产生相应变化,当承托板下端与栽培框底端内壁相紧贴时,代表栽培基质内水分含量充足,进水口与圆形通孔完全不重合,浇灌单元无法向栽培基质内输送水分,当承托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进水口与圆形通孔完全重合,浇灌单元能够向栽培基质内输送水分,不会出现因栽培基质含水量过高或过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所述浇灌单元包括固定板、浇灌管、储水箱、支撑弹簧、支撑板、储水海绵、挤压架与联动杆,固定板滑动安装在框架上下内壁之间,固定板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与进水口位置一一对应的连通孔,连通孔前侧安装有浇灌管,固定板后侧从上往下均匀布置有多个与栽培框位置一一对应的储水箱,储水箱前侧与固定板后侧相紧贴,储水箱后侧滑动安装在框架内壁上,储水箱可相对固定板与框架上下滑动,储水箱为前端开口的空心长方体结构,储水箱下端与支撑弹簧顶端相紧贴,支撑弹簧底端安装在支撑板上,支撑板安装在固定板后侧,储水箱内放置有储水海绵,储水海绵后侧与挤压架前侧相紧贴,挤压架后侧位于框架后侧,且位于框架中部的挤压架之间通过联动杆相连接,联动杆与挤压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方式,挤压杆穿过建筑墙体上开设的圆孔之后,再将联动杆安装在挤压架之间;工作人员定期手动按压挤压架,以将储水海绵内的水分挤出,被挤出的水分通过浇灌管流入进水口,以对植物进行浇灌,相比于现有的滴灌系统结构更为简单、购置成本更低,适用于小规模的垂直化绿植栽培养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09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