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7-甲氧基异黄酮在内皮炎症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11566.1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6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恺;陈敏;朱馨郁;梁明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352 | 分类号: | A61K31/352;A61P31/04;A61P29/00;A61P9/1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信合红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4 | 代理人: | 蒋明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氧基 异黄酮 内皮 炎症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公开了7‑甲氧基异黄酮在内皮炎症中的应用。主要公开了7‑甲氧基异黄酮在制备防治内皮炎症药物中的应用,7‑甲氧基异黄酮在制备治疗内皮炎症药物中作为ICAM‑1信号通路和/或VCAM‑1信号通路抑制剂的应用;7‑甲氧基异黄酮在制备治疗内皮炎症药物中作为IL‑1β抑制剂的应用;7‑甲氧基异黄酮在制备治疗内皮炎症药物中作为LPS抑制剂的应用。内皮炎症防治药物,包括7‑甲氧基异黄酮;7‑甲氧基异黄酮为ICAM‑1信号通路,和/或VCAM‑1信号通路的抑制剂。本发明可抑制内皮细胞炎症,从而预防和/或治疗内皮炎症导致的疾病;无通常内皮炎症抑制剂的细胞毒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尤其涉及7-甲氧基异黄酮作为内皮炎症抑制剂的用途。
背景技术
7-甲氧基异黄酮,英文名称为7-Methoxyisoflavone。别名AURORA15641;3-Phenyl-7-methoxy-4H-1-benzopyran-4-one;7-Methoxy-3-phenyl-4H-1-benzopyran-4-one,其分子量为252.26,分子式为C16H12O3,CAS号为1621-56-3。
结构式为
7-甲氧基异黄酮(7-Mif)是一种异黄酮衍生物,在目前已有的研究中是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的激活剂,即激活AMPK。AMPK是生物能量代谢调节的关键分子,是研究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相关疾病的核心。它表达于各种代谢相关的器官中,能被机体各种刺激激活,包括细胞压力、运动和很多激素及能影响细胞代谢的物质(AMPK,a key regulator ofenergybalance inthe single cell andthe whole organism)。遗传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AMPK是机体保持葡萄糖平衡所必需的。AMPK在所有真核细胞中都有表达,体外激酶试验研究了7-Mif对AMPK活性具有调节作用。
内皮细胞(EC)排列在所有血管的管腔内,在维持血管系统的屏障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连接表达的跨膜蛋白,包括紧密连接分子(如连接粘附分子(JAM)家族成员)、粘附连接成分(如VE-Cadherin、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和其他分子(如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的相互作用,促进了相邻EC之间血管壁的封闭。在炎症条件下,大分子和免疫细胞可通过两种跨细胞机制渗透EC:细胞内结构如囊泡-空泡细胞器以及细胞旁机制如相邻EC之间紧密连接的结点断裂。严格调控EC连接蛋白的表达、分布和功能对于维持血管壁稳定状态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屏障性质至关重要。此外,在应对损伤或感染时,EC连接的控制开放/松动在支持有效的炎症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炎症因子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18、IL-17、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等均会导致内皮细胞炎症及功能改变,从而导致多种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肺炎、血管钙化、血管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目前应用于科研中的抑制内皮炎症的药物有数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二甲双胍、甲氨蝶呤、阿戈美拉汀、抗炎症药物等。已有的研究表明7-Mif可以激活AMPK途径,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尚无研究。
发明内容
为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皮炎症的抑制剂,主要给7-甲氧基异黄酮提供了一种新的应用途径,也给皮内炎症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药物。
7-甲氧基异黄酮在制备防治内皮炎症药物中的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应用为7-甲氧基异黄酮在制备治疗内皮炎症药物中作为ICAM-1信号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15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