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液排放方法、控制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12488.7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7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赵赞良;闫彩龙;聂大小;杨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隆基乐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9/12 | 分类号: | G05D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8 | 代理人: | 付珍;王胜利 |
地址: | 750000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液 排放 方法 控制 装置 系统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废液排放方法、控制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光伏技术领域,以提高热扩散炉废液排放的安全性及排放效率。该废液排放方法应用具有热扩散炉、废液收集容器、液位传感器、可关断排放管道的废液排放系统。废液收集容器与热扩散炉连通,液位传感器的探测端位于废液收集容器内,可关断排放管道与废液收集容器连通。废液排放方法包括:接收液位传感器发送的废液收集容器的检测信息,以及热扩散炉的运行信息;确定检测信息和运行信息满足废液排放条件时,控制可关断排放管道处在导通状态。本发明提供的废液排放方法、控制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工艺废液自动化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液排放方法、控制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利用热扩散炉对电池片进行扩散处理时,热扩散炉所产生的废气会经过尾气排放系统进入到冷凝瓶中。进入冷凝瓶中的废气,少部分直接以气体形态排放,大部分的废气冷凝后形成废液,存储在冷凝瓶中。
目前,冷凝瓶中的废液需要工作人员定期检查积攒量,人工排放废液。由于废液多为腐蚀性物质,人工操作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且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液排放方法、控制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以提高热扩散炉废液排放的安全性及排放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液排放方法。该废液排放方法应用具有热扩散炉、废液收集容器、液位传感器、可关断排放管道的废液排放系统。废液收集容器与热扩散炉连通,液位传感器的探测端位于废液收集容器内,可关断排放管道与废液收集容器连通。废液排放方法包括:
接收液位传感器发送的废液收集容器的检测信息,以及热扩散炉发送的热扩撒炉的运行信息;
确定检测信息和运行信息满足废液排放条件时,控制可关断排放管道处在导通状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液位传感器发送的废液收集容器的检测信息可以反映废液收集容器中的液位,而热扩散炉的运行信息可以反映热扩散炉的开关等运行状态。基于此,可以确定检测信息和运行信息是否满足废液排放条件,并在确定检测信息和运行信息满足废液排放条件时,控制可关断排放管道处在导通状态。在整个废液排放过程中,无需人工频繁检查废液收集容器的液位,也无需人工卸下废液收集容器、倾倒废液等操作,从而可以极大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与人工检查、倾倒废液时,需要卸下废液收集容器、搬运、倾倒并重新安装废液收集容器等一系列操作相比,本发明可以根据液位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和热扩散炉的运行信息,判断是否达到废液排放条件,并自动化控制废液排放,更加快速、便捷,可以提高排放废液的便捷性和工作效率。
并且,本发明通过控制可关断排放管道处于导通状态,来控制废液排放,无需频繁拆卸、安装废液收集容器。此时,可以避免废液收集容器频繁拆装所导致的密封性变差、安装角度偏差等问题,进而可以提高废液收集容器的工作性能。
另外,本发明控制废液收集容器中的废液排放之前,可以确定热扩散炉的运行信息满足废液排放条件,从而可以减少废液排放对热扩散炉正常运行的不利影响,减少废液排放对产量的影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确定检测信息和运行信息满足废液排放条件时,控制可关断排放管道处在导通状态前,废液排放方法还包括:控制热扩散炉处在停工状态。热扩散炉处在停工状态,是指热扩散炉处于不进行热扩散工艺加工状态。热扩散炉可以是待机状态,也可以是停机状态。由此可见,当控制热扩散炉处于停工状态时,排放废液。当热扩散炉处于热扩散工艺状态时,不进行废液排放。由于排放废液时,废液收集容器内的压力状态会发生变化,从而可能会扰乱热扩散炉内的压力状态。控制废液排放过程发生在停工状态而非热扩散工艺状态,可以确保热扩散炉进行热扩散工艺时不受废液排放过程的影响,进而确保热扩散工艺的正常运行,确保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隆基乐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夏隆基乐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24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