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口罩滤芯和具有其的口罩及口罩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13256.3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0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余伟明;杨凯清;郑伟涛;解桂林;张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A41D31/02;A41D31/04;B01D46/00;B01D46/54;B01D71/36;B01D6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王姝尹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罩 具有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口罩滤芯和具有其的口罩及口罩制作方法,口罩滤芯包括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和芯层无纺布,芯层无纺布为两层,且两层芯层无纺布分别贴合布置在聚四氟乙烯微孔膜顶端面和底端面上,并与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固定连接。口罩包括上述口罩滤芯,还包括外层无纺布、内层无纺布、鼻夹和耳带,外层无纺布和内层无纺布分别贴合布置在两层芯层无纺布的外侧壁上,并与对应的芯层无纺布固定连接,鼻夹沿外层无纺布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且固定于外层无纺布和对应的芯层无纺布之间,耳带为两个且分别固定于外层无纺布两端。该口罩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防护率高,防尘防菌效果好,透气性好,具有高效低阻等优异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护口罩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口罩滤芯和具有其的口罩及口罩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佩戴口罩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病毒、病菌和尘埃等有害物质经由人体口鼻进入人体内,从而避免在人口聚集区或传染病高发区患上传染性疾病。然而,现有的普通医用口罩防护率只有70%左右,为了提高口罩防护率及防尘效果,如果在口罩内设置密实的无纺布芯层,则会导致佩戴人员不易呼吸,如果为了易于呼吸而采用稀疏的无纺布芯层,则会使得口罩无法取得较强的防菌防尘效果,降低口罩的使用性能。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防护率高,防尘防菌效果好,且佩戴时易于呼吸的口罩滤芯和具有其的口罩及口罩的制作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口罩防护率低、防尘防菌效果不好等技术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防护率高,防尘防菌效果好的口罩滤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口罩滤芯,包括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和芯层无纺布,所述芯层无纺布为两层,且两层所述芯层无纺布分别贴合布置在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膜顶端面和底端面上,并与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固定连接。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口罩滤芯,通过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使得该口罩滤芯在长期储存后过滤效率不会降低,安全可靠,且使用沸水蒸煮或酒精消毒灭菌后效率也不会下降,可以实现口罩滤芯的重复使用,而且使得该口罩滤芯内部纳米纤维交错排布形成的网状结构具有较高的过滤效率,足以有效防护细菌和病毒,同时,利用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与上下两层芯层无纺布覆合获得的三层结构聚四氟乙烯纳米滤材,相较于常见的双层结构滤材,阻力更低,效率更高,且在后加工和使用时损伤的风险更小。本发明的一种口罩滤芯,不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防护率高,防尘防菌效果好,而且透气性好,具有高效低阻等优异特点,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进一步的,所述芯层无纺布采用PP、PE或PET材质中的一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使得该口罩滤芯取材广泛,易于生产制造。
进一步的,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膜采用糊膏挤出和双向拉伸技术制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使得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中的纤维直径可以达到100nm以下,纤维截面积只有PP熔喷纤维的1%,这些纳米纤维交错排布形成的网状结构具有非常好的过滤效率,足以有效防护细菌和病毒,具有高效低阻的特点。
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口罩,所述口罩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口罩滤芯,还包括外层无纺布、内层无纺布、鼻夹和耳带,所述外层无纺布和所述内层无纺布分别贴合布置在两层所述芯层无纺布的外侧壁上,并与对应的所述芯层无纺布固定连接,所述鼻夹沿所述外层无纺布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且固定于所述外层无纺布和对应的所述芯层无纺布之间,所述耳带为两个且分别固定于所述外层无纺布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32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