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碳固废液废内碳元素凝结聚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14627.X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7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胜;杨文玲;胡振中;刘淑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焦作加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82 | 代理人: | 冯新志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碳固 废液 废内碳 元素 凝结 聚合 方法 | ||
一种含碳固废液废内碳元素凝结聚合方法,涉及碳元素凝结聚合技术领域,包括一种含碳固废液废内碳元素凝结聚合设备,包括混合电机,混合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双重吸取仓,双重吸取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加压板。该含碳固废液废内碳元素凝结聚合方法,经过压缩活塞等机构的作用,使过滤液在经过控制器使形成较薄的水幕,在185nm紫外线照射时,形成大量的臭氧,能够有效的杀死该过滤液中的微生物,紫外线照射薄水幕使得杀菌效果更加彻底有效,经过杀菌过后的过滤液经过均匀喷射管的作用,有效的通过纳滤膜组件进入约束仓内,进行汇流,纳滤膜能够有效的拦截微生物尸体这种含碳物体,从而达到碳元素凝结聚合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元素凝结聚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含碳固废液废内碳元素凝结聚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饮用水的水质也是格外重视,其中总有机碳量是饮用水水质的重要监测标准之一,现有水质净化的方法有生物法和纳滤膜处理法,现在处理水质多采用纳滤膜处理法,纳滤膜处理法具备高效性,能够有效降低水中总有机碳的含量,但是纳滤膜极易产生膜污染,所以如何有效过滤大颗粒污染物,有效杀死细菌成了降低总有机碳含量的新问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含碳固含碳固废液废内碳元素凝结聚合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碳固废液废内碳元素凝结聚合设备,包括一种含碳固废液废内碳元素凝结聚合方法,包括混合电机,混合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双重吸取仓,双重吸取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加压板,双重吸取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氧气罐,双重吸取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含碳混合液池,双重吸取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蓄水仓,蓄水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层,蓄水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轮组,齿轮组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压缩活塞,压缩活塞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阀,控制阀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杀菌室,杀菌室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杀菌灯,杀菌室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均匀喷射管,均匀喷射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筒,过滤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纳滤膜组件,过滤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约束仓,过滤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更换盖板。
优选的:双重吸取仓由两漏斗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在一起,内部为旋转珠,旋转珠的外侧固定连接加压板和旋转曲柄,加压板把双重吸取仓分为两个部分,支撑板的两侧在两个漏斗上分别开设有吸收孔和排出孔,吸收孔位于支撑板的一侧,排出口位于支撑板的另一侧。
优选的:含碳混合液池由液废含碳存储池和固液混合液池组成,固体含碳物粉碎后与水混合形成含碳混合液进行存储于固液混合液池内,经过池内搅拌轮的搅拌形成固液混合液,在进行碳元素凝结聚合时,分开处理。
优选的:过滤层内部有活性炭组成,外侧为过滤钢网。
优选的:控制器为扁平口型,在高压水经过时形成水幕。
根据权利要求的一种含碳固废液废内碳元素凝结聚合方法,现提出一种含碳固废液废凝聚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含碳固废经过碾碎与水混合形成固液混合液和含碳液废分开存储;
S2、固液混合液或含碳液废与氧气进行混合;
S3、固液混合液或含碳液废经过活性炭层过滤,去除大部分固体杂质,吸收异味,形成新的液体M,固液混合液的固体和含碳液废中的含碳大颗粒固体被凝结聚合在活性炭层的顶部;
S4、液体M经过加压处理,通过特殊喷头形成薄水幕,自由落下;
S5、在由液体M形成的薄水幕自由落下的过程中,经过185nm紫外线照射,形成臭氧,有效杀死液体M中的微生物,形成液体M1;
S6、液体M1通过管道进入过滤筒内,经过纳滤膜的过滤形成最终的过滤水M2,M2中的碳含量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液体M1中的微生物尸体是液体 M1中碳元素的主要来源,纳滤膜能有效拦截M1中的微生物尸体,排出过滤水 M2。
与现有技术及产品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未经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46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