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仿刺参卵壳基质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15568.8 | 申请日: | 202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10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蒋经伟;高杉;赵泽龙;陈仲;关晓燕;姜北;王摆;孙红娟;王旭达;董颖;周遵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5/20 | 分类号: | C12N5/20;C12N15/13;C07K16/18;C07K14/435;G01N33/577;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汇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4 | 代理人: | 董涛 |
地址: | 11602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参 卵壳 基质 蛋白 单克隆抗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仿刺参卵壳基质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鉴定ECMP(BAJ41227.1)为仿刺参性别鉴定标记物并据此制备相应单克隆抗体V2F5C8,基于该单克隆抗体有效通过体腔液上清鉴定仿刺参性别,特异性强、准确度高,同时还具有高通量、快速检测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克隆抗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卵壳基质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背景技术
仿刺参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楯手目、刺参科、仿刺参属,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品种之一,也是我国海水养殖产业中单一品种产值最高的品种。仿刺参为雌雄异体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其雌性和雄性个体数量的比例接近1:1。肉眼可观察到的仿刺参雌性和雄性个体最显著的表型区别为:①雌性个体繁殖期排出的卵子在水中呈橘红色,雄性个体繁殖期排出的精子在水中呈乳白色;②雌性个体繁殖期解剖后体内的性腺呈橘红色,雄性个体繁殖期解剖后体内的性腺呈乳白色。然而,从外观性状上难以判断仿刺参的性别。在仿刺参的人工育苗生产中,主要通过产卵、排精时水中的卵子和精子颜色来判定仿刺参性别。仿刺参的人工育苗生产通常选择外海采捕的大规格仿刺参(200g)作为种参,其价格高昂,是普通商品参价格的数倍。并且,仿刺参的人工育苗生产要求种参中雌性个体比例高于雄性,通常雌雄数量比在2:1~10:1,过高的雄性种参比例会影响受精效率。为了保证育苗生产中雌性种参的数量,育苗生产企业或单位只能过量购买种参,然后在种参产卵、排精的过程中鉴定种参性别并挑出多余的雄性种参,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育苗成本的高企。另外,在仿刺参的人工育苗生产中,虽然有干露、升温等措施刺激种参同步产卵和排精,但种参个体之间的产卵和排精并不十分同步,这一过程往往从前一日23时左右持续至次日凌晨3时左右,生产和技术人员在此期间需要持续观察和鉴别种参性别、调整雌雄种参的比例在适当范围内,给生产和技术人员造成了繁重的劳动负担。目前已报道的仿刺参种参性别鉴定技术主要包括医用超声波扫描鉴定技术、体腔液PAGE鉴定技术、麻醉后负压采集种参部分性腺组织观察鉴定技术等,但这些技术都存在高通量检测的局限,不适用于对大量的仿刺参种参开展性别快速鉴定,无法解决仿刺参育苗生产中种参过量采购和工作人员种参性别鉴定工作任务繁重的问题。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是实现大批量仿刺参种参样品性别快速鉴定的可行技术。能够实现仿刺参种参性别高通量、快速检测的ELISA技术高度依赖仿刺参性别差异标志物及其特异性抗体。
有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仿刺参卵壳基质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仿刺参种参性别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提供重要的工具,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V2F5C8,所述杂交瘤细胞株V2F5C8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20258,于2021年1月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单克隆抗体,所述单克隆抗体由上述杂交瘤细胞株分泌。
进一步的,所述抗体不做限制,可以是IgG型、IgM型、IgA型、IgE型或IgD型任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核酸分子,所述核酸分子编码上述单克隆抗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或复合物,所述组合物或复合物包含上述抗体或其序列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杂交瘤细胞株或单克隆抗体在仿刺参性别鉴定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杂交瘤细胞株或单克隆抗体在制备仿刺参性别鉴定试剂或试剂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仿刺参性别鉴定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含上述杂交瘤细胞株或单克隆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未经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55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运机械手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军事职业教育离线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