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水透湿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115963.6 申请日: 2021-01-28
公开(公告)号: CN112918056B 公开(公告)日: 2022-09-02
发明(设计)人: 何秀婷;符玖玖;巢冬花;许雪晶;邹莹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主分类号: B32B27/36 分类号: B32B27/36;B32B27/28;B32B27/08;B32B27/12;B32B5/02;C08L75/06;C08K9/12;C08K3/08;C08J5/18;C08L75/08;C08K9/06;C08K3/22;C08G18/48
代理公司: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代理人: 郭立中;聂午阳
地址: 510095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防水 透湿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湿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防水透湿膜包括医用无纺布、亲水透湿膜和抗菌防水膜,所述抗菌防水膜和所述医用无纺布分别贴附于所述亲水透湿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本发明采用三层材料相结合方式设计,外侧抗菌防水层防水透气,有效阻隔外界污染,中层亲水透湿层能够通过自身亲水特性将内侧水汽传递至外层,内层的医用无纺布材料避免中层亲水层与皮肤贴附带来的不适感,提升整体穿戴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护材料的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透湿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临床环境中,医护人员需要在特定环境下长时间穿戴医用防护服和医用口罩,而传统的防护服和医用口罩往往因为防护服材质的原因,使得穿戴舒适性较差。因为需要阻隔外界有毒有害液体、气体和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和微生物侵入,所以医用防护服和医用口罩等防护用品难免在透气透湿性上存在不足。特别在长时间穿戴医用防护服和医用口罩后,人体呼吸和排汗产生的水汽将会在防护材料内聚集,无法释放到外界环境中,严重影响医护工作者穿戴体验和工作效率。并且,现有医用防护材料往往依靠前期消毒灭菌处理,在使用过程中材料无法主动起到灭菌作用。

发明号为201120347600.7的发明中公开了一种透气纳米光触媒医用防护服,所述防护服的面料由四层材料构成,最外层为纳米二氧化钛涂覆层,次外层为纳米氧化银抗菌层,抗菌层里面为透气无纺布层,最里面为透气保护层。该发明未对其防护效果进行明确阐述,纳米二氧化钛涂覆层与纳米氧化银抗菌层;功能重叠,对抗菌特性的提升作用有待考究。

发明号为201911258057.0 的发明公开一种聚氨酯防水透湿膜的制备方法,所述聚氨酯膜主要由聚氨酯树脂、有机溶剂、致孔剂和无机填料组成。聚氨酯防水透湿膜表面微孔结构主要依靠于致孔剂形成,致孔剂表面富含极性羟基,能够提升聚氨酯膜的亲水透湿特性,但是聚氨酯膜中含有一定质量份聚乙二醇和亲水致孔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排除外层水滴被聚氨酯膜吸收的可能性,这将对聚氨酯膜的透湿性能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影响材料的穿戴舒适度。

因此,本发明结合人体呼吸和排汗特点,在医用防护材料特定部位引入一款新型防水透湿膜材料,既能够有效阻隔医护人员与外界有毒有害气体、液体、病毒和微生物接触,又可以将防护材料内部多余水汽及时排出,避免长时间穿戴引起的不适感,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防水透湿膜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三层结构设计,由外至内分别为抗菌防水膜、亲水透湿膜和医用无纺布层,既能够有效阻隔医护人员与外界有毒有害气体、液体、病毒和微生物接触,又可以将防护材料内部多余水汽及时排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透湿膜的制备方法,所述防水透湿膜包括医用无纺布、亲水透湿膜和抗菌防水膜,所述抗菌防水膜和所述医用无纺布分别贴附于所述亲水透湿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所述抗菌防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加入聚己内酯、聚乙烯醇、二异氰酸酯I和溶剂I搅拌反应,再加入扩链剂I、二异氰酸酯II和溶剂II搅拌反应,再加入纳米载银颗粒搅拌反应,制得预聚物溶液I;

预聚物溶液I干燥浓缩后,均匀涂覆于离型纸上,浸入冰水混合溶液中0.5~1.0小时,再经洗涤和干燥处理,即可制得抗菌防水膜;

所述亲水透湿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加入聚乙二醇、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溶剂搅拌反应,再依次加入扩链剂II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搅拌反应,再加入纳米粒子预制液II,搅拌反应制得预聚物溶液II;

预聚物溶液II干燥浓缩后,均匀涂覆于离型纸上,进行真空干燥,再经浸泡、洗涤、干燥处理,制得亲水透湿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5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