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沉积食性小型底栖动物摄食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16033.2 | 申请日: | 202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01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强;刘旭佳;董兰芳;钟声平;黄亮华;刘永宏;高程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5/00 | 分类号: | G01N15/00;G01N33/00;A01K61/00;G06F17/10 |
代理公司: | 广西中知科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30 | 代理人: | 汤凌志 |
地址: | 5302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沉积 食性 小型 动物 摄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沉积食性小型底栖动物摄食量的方法,采用了基于水体颗粒有机碳含量测定的摄食量测定方法,由于沉积食性动物的食物以颗粒有机颗粒的形式被摄食,消化残渣排出体外后也成为悬浮或沉积颗粒有机物,因此根据其生活环境中颗粒有机碳的数量变化来计算某一时间段内的有机碳摄食量;在预先测定食物有机碳、蛋白质、脂肪、能量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基础上,通过将有机碳摄食量乘以食物不同营养成分含量与有机碳含量的比值,从而换算为不同营养成分的摄食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摄食量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定沉积食性小型底栖动物摄食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底栖动物(zoobenthos)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除定居和活动生活的以外,栖息的形式多为固着于岩石等坚硬的基体上和埋没于泥沙等松软的基底中。此外,还有附着于植物或其他底栖动物体表的,以及栖息在潮间带的底栖种类。在摄食方法上,以悬浮物摄食和沉积物摄食居多。多为无脊椎动物,是一个庞杂的生态类群。按其尺寸,分大型底栖动物、小型底栖动物,其所包括的种类及其生活方式较浮游动物复杂得多,常见的底栖动物有软体动物门的腹足纲的螺和瓣鳃纲的蚌、河蚬等;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水丝蚓、尾鳃蚓等,蛭纲的舌蛭、泽蛭等,多毛纲的沙蚕;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摇蚊幼虫、蜻蜓幼虫、蜉蝣目稚虫等,甲壳纲的虾、蟹等;扁形动物门涡虫纲等。
多数底栖动物长期生活在底泥中,具有区域性强,迁移能力弱等特点,对于环境污染及变化通常少有回避能力,其群落的破坏和重建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且多数种类个体较大,易于辨认;同时,不同种类底栖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及对污染等不利因素的耐受力和敏感程度不同;根据上述特点,利用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优势种类、数量等参量可以确切反应水体的质量状况。
底栖动物按其尺寸,分大型底栖动物、小型底栖动物和微型底栖动物。按其生活方式,分固着型、底埋型、钻蚀型、底栖型和自由移动型。固着型是固着在水底或水中物体上生活的动物,如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管栖多毛类、苔藓动物等;底埋型是埋在水底泥中生活的动物,如大部分多毛类、双壳类的蛤和蚌、穴居的蟹、棘皮动物的海蛇尾等;钻蚀型是钻入木石、土岸或水生植物茎叶中生活的动物,如软体动物的海笋、船蛆和甲壳类的蛀木水虱;底栖型是在水底土壤表面生活、稍能活动的动物,如腹足类软体动物、海胆、海参和海星等棘皮动物;自由移动型是在水底爬行或在水层游泳一段时间的动物,如水生昆虫、虾、蟹等。多数底栖动物长期生活在底泥中,具有区域性强,迁移能力弱等特点,对于环境污染和变化通常少有回避能力,其群落的破坏和重建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问;多数种类个体较大,易于辨认;不同种类底栖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对污染等不利因素的耐受力和敏感程度不同。根据上述特点,利用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优势种类、数量等参数可以反映水体的质量状况。
目前,已有对于生物摄食量的研究,例如文献CN201210274477一种测定鱼类个体摄食量的方法,针对测定鱼类个体摄食量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放射性危害、操作不便、不易混匀、误差较大、影响鱼类摄食等缺点,提供一种测定鱼类个体摄食量的方法,具体方案为:把筛分成直径约为0.25mm的金属颗粒与常规饲料按一定比例搅拌混合制成含金属颗粒的饲料,然后投喂实验鱼,饲料被胃肠道吸收后用X光机检测鱼体,以金属颗粒的数量间接测定鱼类摄食量。该文献研究了鱼类个体的摄食量,其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对于小型底栖动物(表面和埋栖)的摄食量的研究。
以沉积物为食的小型底栖动物(表面和埋栖)的摄食量测定在生态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为该类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以及其栖息地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的研究内容之一。由于沉积食性底栖动物的食物来源和粪便排泄均在沉积物表面或沉积物内部,因而造成食物、沉积物、粪便的混合,难以用常用的分离方法分离定量,因此没有发展出有效的摄食量测定方法。尽管采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已经可以对沉积食性的底栖动物食物来源和组成进行鉴定和定性研究,但还不能对其摄食量进行准确定量。
因此,开展对于沉积食性小型底栖动物摄食量的研究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科学院,未经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60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