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装置及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16592.3 | 申请日: | 202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0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周艳;张胜田;万金忠;邓绍坡;范婷婷;李群;赵远超;王祥;靳德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02;B09C1/06;B07B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余柯薇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农药污染 场地 土壤 修复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装置及修复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用于对修复区土壤进行预处理的进料模块,与所述进料模块连接的筛分模块,与所述筛分模块连接的用于修复土壤的复合修复系统,以及与所述复合修复系统连接的洗脱液处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对污染土壤进行破碎后,进行多级筛分,然后对得到土壤颗粒进行雾化洗脱、喷淋洗脱、蒸汽热脱的复合增效修复处理;利用本装置能够完成对污染土壤的复合高效修复,不需要异地处置;利用本方法能够实现对含有机氯的污染土地的快速修复,适应于大规模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装置及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近几年出现了一大批关闭搬迁或待关闭搬迁的有机氯农药生产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机氯农药(滴滴涕、六六六、氯丹、灭蚁灵等)污染场地有数百个。由于有机氯农药具有“三致”作用,结构稳定、毒性大、在土壤中难分解,其自然降解时间长达几年至几十年,与一般化工类污染场地相比,具有持久性长、污染危害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风险高,属于高危害性和高风险性的场地;
根据我国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的修复要求,目前需要基于物理和化学原理的快速高效经济修复技术。目前国内常用的一些技术,包括焚烧法、水泥窑共处置等,都属于较粗犷的技术,处理效率较低且能耗高、需要异地处置且处理时间长的问题,转运和处置工程中二次污染风险也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装置及修复方法,该装置与方法能够解决上述提到的对土壤处理粗犷、不细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装置,包括用于对修复区土壤进行预处理的进料模块,与所述进料模块连接的筛分模块,与所述筛分模块连接的用于修复土壤的复合修复系统,以及与所述复合修复系统连接的洗脱液处理系统;
所述复合修复系统包括利用干燥雾化洗脱完成土壤修复的第一修复装置,与所述第一修复装置连接利用蒸汽热脱修复土壤的第二修复装置;
所述第一修复装置包括与所述筛分模块连接的干燥筒,上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干燥筒连接的对冲混合器,设置在干燥筒、对冲混合器连接处的负压吸尘器,与所述对冲混合器下端通过第二管道连接的雾化组件;
所述干燥筒包括干燥筒本体,设置在所述干燥筒本体内部用于过滤土壤的滤网,铺设在所述滤网上用于干燥土壤的电热丝,设置在干燥筒本体底部、滤网底部之间且与负压吸尘器连接的颗粒缓存槽,设置在滤网内部用于破碎土壤的螺旋破碎组件;
所述对冲混合器包括多个与负压吸尘器连接的第一锥形加速器,多个分别与雾化组件连接的第二锥形加速器,多个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锥形加速器、第二锥形加速器之间的用于混合土壤与雾化液的对冲混合腔;
所述第二修复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对冲混合腔下端连接用于对土壤喷洒洗脱剂的喷淋洗脱腔,多个从上至下均匀设置在所述喷淋洗脱腔内壁的环形喷淋器,与所述环形喷淋器连接的洗脱液供给装置,设置在所述喷淋洗脱腔另一端用于分离土壤与洗脱液的离心组件,与所述离心组件连接用于处理离心后土壤的蒸汽热脱罐;
所述蒸汽热脱罐包括与离心组件连接的进料口,与所述进料口连接用于加热土壤的导热内管,套设在所述导热内管外围的隔热外管,多个均匀分布且夹设在导热内管、隔热外管之间的环形蒸汽充入件,以及向所述环形蒸汽充入件提供洗脱剂蒸汽的加热装置;所述蒸汽充入件上设有多个与导热内管连接的蒸汽喷头。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热脱罐内还设置有螺旋排料组件;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土壤的搅动使其受热充分,另一方面能够实现边进料边出料的动态热脱附过程,在保证热脱附的质量下有利于加快对土壤的处理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65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