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17878.3 | 申请日: | 202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4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豆;李文波;杜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43;G02F1/1335;G02F1/133;G02F1/1347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胡艳华;曲鹏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模组 驱动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文公开一种显示模组,包括:调光模块和设置在所述调光模块上的显示模块;所述调光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透反膜、第一液晶模组和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液晶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第一液晶层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构成第一电场,所述第一电场控制第一液晶层中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的偏转状态,使得从第一偏光片靠近显示模块的一侧入射的光线在经过第一液晶层中的对应区域后在透反膜上透射和/或反射,从透反膜远离显示模块的一侧入射的光线在经过第一液晶层中的对应区域后在第一偏光片上吸收和/或透射。本文能灵活调节显示模组的屏幕区域的透过率和/或反射率。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透反式显示器通常用固定的微型反射结构和透射结构实现。这种结构决定了屏幕的透过率和反射率固定,如果需要调整屏幕的反射率、透过率指标,则只能重新设置微型反射结构和透射结构,不能动态调节。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调光模块和设置在所述调光模块上的显示模块;
所述调光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透反膜、第一液晶模组和第一偏光片;
所述第一液晶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第一液晶层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构成第一电场,所述第一电场控制第一液晶层中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的偏转状态,使得从第一偏光片靠近显示模块的一侧入射的光线在经过第一液晶层中的对应区域后在透反膜上透射和/或反射,从透反膜远离显示模块的一侧入射的光线在经过第一液晶层中的对应区域后在第一偏光片上吸收和/或透射。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的驱动方法,包括:
向调光模块的第一电极提供第一电压信号并且向调光模块的第二电极提供第二电压信号使得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构成第一电场;
通过所述第一电场控制第一液晶层中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的偏转状态,使得从第一偏光片靠近显示模块的一侧入射的光线在经过第一液晶层中的对应区域后在透反膜上透射和/或反射,从调光模块远离显示模块的一侧入射的光线在经过第一液晶层中的对应区域后在第一偏光片上吸收和/或透射。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模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调光模块和设置在所述调光模块上的显示模块,所述调光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透反膜、第一液晶模组和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液晶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第一液晶层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构成第一电场,所述第一电场控制第一液晶层中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的偏转状态,使得从第一偏光片靠近显示模块的一侧入射的光线在经过第一液晶层中的对应区域后在透反膜上透射和/或反射,从透反膜远离显示模块的一侧入射的光线在经过第一液晶层中的对应区域后在第一偏光片上吸收和/或透射。上述实施例能够灵活调节显示模组的屏幕区域的透过率和/或反射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反射显示模式的光路示意图;
图5-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透射显示模式的光路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78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