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插植导板设计方法和插植导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18183.7 | 申请日: | 202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3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谈友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普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5/10 | 分类号: | A61N5/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杨敏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板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植导板设计方法和插植导板,插植导板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基于患者影像信息,确定可行解空间;S2:基于针道优化因素,从步骤S1中确定的可行解空间中筛选出多组针道设计;S3:对在步骤S2中筛选出的多组针道设计进行剂量优化,以选出剂量体积最优的一组针道设计。本发明的插植导板设计方法通过采用客观的评价指标来代替人工的经验,对插植导板的针道设计进行优化,从而获得个性化插植导板,该个性化插植导板在应用于内照射计划时,能够在提高靶区照射剂量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插植导板,尤其涉及一种插植导板设计方法和插植导板。
背景技术
近距离放射治疗也称内照射,它与外照射(远距离照射)相对应,是将封装好的放射源通过施源器或输源导管直接植入患者的肿瘤部位进行照射。用于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放射源强度较小,射线有效治疗距离短,其大部分能量被肿瘤组织吸收。放射源周围的剂量分布,是按照与放射源之间距离的平方而下降—平方反比定律。近距离放射治疗很少单独使用,一般作为外照射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给予特定部位较高的剂量进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近距离放疗一般分为腔内后装治疗和组织间插值放疗,以及两者联合使用;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是根据肿瘤大小与形状,将放射源通过数根金属插植针直接插入肿瘤内部进行高剂量照射,疗效显著,推荐用于局部复发、残留病灶、宫旁及阴道受侵无法进行腔内后装治疗的患者。
国外为保证插植针进针的精确性,大多采取患者全身麻醉条件下经会阴模板插植,如MUPIT模板、Syed-Neblett模板以及腔内联合插植的Venezia插植方式,而国内几乎不使用模板,采用局部麻醉下徒手插植。近年来,3D打印的技术,使得近距离治疗中的针道定位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可将打印材料与生物相容性材料搭配使用来打造个体化近距离治疗模具。
全球插植模式仍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如何合理利用组织间插植技术与放疗医师的技能水平、各单位设施条件、医疗环境等密切相关。
1.会阴模板可以指导插植针的进针方向,对盆腔周围正常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我国研究者认为阴道模板会占据阴道体积影响操作视野,另外模板类型单一,适形性较差,固定损伤较大,故多采用徒手方式进行布针操作。
2.我国采用局部麻醉下徒手插植,操作相对方便灵活,便于开展和推广,但由于没有插植模板的引导,加之局部麻醉时患者痛觉反应恢复较快,对插植操作干扰性很大,常常会出现插植针分布不均匀,若反复穿插会增加病人的痛苦、造成周围组织损伤、出血增多,所以徒手插植操作需要临床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能。
3.近年来,3D打印的技术,使得近距离治疗中的针道定位具有了较好的重复性,但针道选择还是取决于临床医生的个人经验,个体化差异明显,限制了后续驻留点时间优化的空间,无法达到最优的靶区照射剂量和对危及器官的保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插植导板设计方法和插植导板,其通过采用客观的评价指标来代替人工的经验,对插植导板的针道设计进行优化,从而获得个性化插植导板,该个性化插植导板在应用于内照射计划时,能够在提高靶区照射剂量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
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插植导板设计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基于患者影像信息,确定可行解空间;S2:基于针道优化因素,从步骤S1中确定的可行解空间中筛选出多组针道设计;S3:对在步骤S2中筛选出的多组针道设计进行剂量优化,以选出剂量体积最优的一组针道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4:对在步骤S3中选出的最优的一组针道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微调,以达到更好的剂量体积分布,其中,微调范围不超过5mm。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S5:获得插植针道设计信息,并基于插植针道设计信息进行3D打印插植导板设计,以供3D打印机打印制作插植导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普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普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81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