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线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19909.9 | 申请日: | 202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0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毛罕文;张利明;王雪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卓时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5/08 | 分类号: | C08L75/08;C08L89/00;C08L23/06;C08L5/04;C08L5/00;C08K13/02;C08K3/32;C08K5/3492;C08K7/10;C08K3/22;C08K3/04;C08G18/76;C08G18/48;C08G18/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线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线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电线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氨酯50‑80份、次磷酸铝10‑16份、三聚氰胺盐10‑20份、聚氨酯‑有机硅聚合母粒2‑4.5份、抗氧剂0.2‑1份、紫外线吸收剂0.1‑1份、阻燃剂5‑10份;聚氨酯为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阻燃剂包括海泡石粉、氢氧化镁、胶体石墨粉中的至少一种;该电线料的制备方法为:将次磷酸铝、三聚氰胺盐和阻燃剂混合,混合均匀后,与聚氨酯、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聚氨酯‑有机硅聚合母粒混合,混合均匀后进行熔融挤出,控制温度为140‑190℃,经过切粒后得到该电线料;本申请的电线料具有摩擦系数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线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绝缘及护套用塑料俗称电线料,其中包括了橡胶、塑料、尼龙等多个品种;我国有电线电缆生产企业较多,又有城乡电网改造、西部大开发改造,对电线电缆产品的巨大需求,因而目前电线料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市场发展前景。
电线料的阻燃性能非常重要,一旦电线失火,电线料能够把燃烧限制在局部范围内,不产生蔓延,保住其他的各种设备,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公开号为CN109280358A,公开日为2019年01月29日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阻燃热塑性聚氨酯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热塑性聚氨酯树脂70-85%,高分子溴系阻燃剂5-20%,协效剂3-10%;其中,高分子溴系阻燃剂为溴化丁苯橡胶,协效剂选自三氧化二锑、锡酸锌、钼酸锌、硅酸镁、硼酸锌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该阻燃热塑性聚氨酯组合物应用于电线、电缆等行业。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目前高阻燃等级的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电线料由于原料之间的相容性较差,导致电线料在后期挤出成型后,表面粗糙,同时也有颗粒,摩擦系数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电线料表面的摩擦系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线料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线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线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氨酯50-80份;
次磷酸铝10-16份;
三聚氰胺盐10-20份
聚氨酯-有机硅聚合母粒2-4.5份;
抗氧剂0.2-1份;
紫外线吸收剂0.1-1份;
阻燃剂5-10份;
所述聚氨酯为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
所述阻燃剂包括海泡石粉、氢氧化镁、胶体石墨粉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作为基础树脂,加入次磷酸铝和三聚氰胺盐,两者相互配合,可以在燃烧状态下快速脱水成碳,达到阻燃作用,同时两者组合形成包覆隔离形态,增强电线料的耐高温耐磨擦性能,增强电线料原料之间的相容性,从而提高电线料挤出后表面的光滑度,降低电线料表面的粗糙度;聚氨酯-有机硅聚合母粒作为表面助剂,一方面可以与阻燃剂、次磷酸铝、三聚氰胺盐共同配合,起到辅助阻燃的作用,另一方面,与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配合,可以作为表面润滑剂,提高挤出后电线料的表面的光滑度;阻燃剂采用海泡石粉、氢氧化镁、胶体石墨粉中的至少一种,三者均为耐高温物质,与次磷酸铝、三聚氰胺盐等配合后,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进而提高阻燃效率;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可以防止电线料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发生老化问题。综上所述,采用弹性较好的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作为基础树脂,并加入次磷酸铝和三聚氰胺盐配合,阻燃的同时降低电线料表面的粗糙度;另外加入聚氨酯-有机硅聚合母粒以及阻燃剂,进一步增强阻燃性能、降低电线料表面的摩擦系数。
优选的,所述聚氨酯-有机硅聚合母粒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聚醚多元醇1.6-3.5份;
甲苯二异氰酸酯0.2-0.5份;
聚二甲基硅氧烷0.2-0.5份;
催化剂0.001-0.00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卓时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卓时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99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