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药物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120772.9 申请日: 2021-01-28
公开(公告)号: CN112755151A 公开(公告)日: 2021-05-07
发明(设计)人: 李绍旦;张印;杨明会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主分类号: A61K36/9066 分类号: A61K36/9066;A61P25/20;A61K35/02;A61K35/36;A61K35/618
代理公司: 天津易企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42 代理人: 魏凤程
地址: 100853 北京***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失眠 中药 制剂 制备 方法 以及 药物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种治疗失眠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治疗失眠的中药制剂的原料配比包括姜半夏8‑15份,生薏苡仁10‑20份,茯神10‑20份,百合8‑15份,柏子仁15‑25份,石菖蒲10‑20份,炙远志10‑20份,陈皮8‑15份,生甘草1‑10份,本发明将以上中药合用,达到调和胃气、升降有序、阴阳相和的作用,故“胃和”则“寐安”,并且服用后调理人体脏腑,药效温和,对人体刺激小,药效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方便人体充分吸收,改善人体失眠状况,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药物应用。

背景技术

中医解读失眠:临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时寐时醒,或彻夜不寐为其证候特点,并常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恼,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历代医家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以七情内伤为主要病因,其涉及的脏腑不外心、脾、肝、胆、肾,其病机总属营卫失和,阴阳失调为病之本,或阴虚不能纳阳,或阳盛不得入阴。正如《灵枢·大惑论》所云:“卫气不得人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灵枢·邪客篇》指出:“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行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不瞑。”可见,阴阳失和是失眠的关键所在。

因失眠形成原因多样、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尚无特异性、针对性的治疗手段。现代医学对失眠症的治疗以镇静催眠药物为主,而长期应用这些药物具有诸多毒副作用,如宿醉、共济失调、戒断反应或依赖成瘾等,且临床疗效尚不理想。因而,从中医药中寻求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成为失眠症防治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既不会成瘾,也无依赖性和耐药性,更无戒断症状。中医药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利用中药复方多层次、多靶点作用的优势,对失眠症及其伴随症状的治疗有确定的疗效。大量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失眠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市面上有很多治疗失眠的药物,很多失眠患者长期受失眠症的影响都会选择西医治疗,但是西医在治疗方面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且长期服用西药会有一定的依赖性,副作用极大;所以失眠症最好用中药来调理,但是现有的中药,很多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其疗效不尽人意。

但我们研究的药物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其治疗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便于该药物在临床的大规模应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药物应用,解决了传统失眠症的治疗以镇静催眠药物为主,而长期应用这些药物具有诸多毒副作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治疗失眠的中药制剂的原料配比包括竹茹30-60份,郁金7-10份,柏子仁8-10份,三七10-20份,栀子4-6份,甘草15-20份,枳实20-40份,陈皮40-60份,法半夏8-12份,茯神35-65份,黄连25-45份,牡丹皮20-40份,珍珠母30-40份,白芍8-12份,大黄2-4份,茯苓14-16份,苍术10-14份,醋香附14-16份,生龙齿18-22份,生牡蛎18-22份,炙甘草25-45份,柏子仁20-40份,决明子20-40份,阿胶20-30份,桑葚25-45份,夜交藤15-40份,龙眼15-30份。

优选的,所述称取竹茹40份,郁金8份,柏子仁9份,三七12份,栀子4份,甘草15份,枳实21份,陈皮45份,法半夏9份,茯神55份,黄连30份,牡丹皮25份,珍珠母35份,白芍10份,大黄3份,茯苓15份,苍术12份,醋香附15份,生龙齿20份,生牡蛎20份,炙甘草30份,柏子仁25份,决明子26份,阿胶24份,桑葚28份,夜交藤35份,龙眼16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07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