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肋间撑开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1895.4 | 申请日: | 202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6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苏俊武;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撑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肋间撑开器,其包括纵横交错的支撑臂,纵横交错的支撑臂为两支纵向臂和两支横向臂,其中两支纵向臂相互平行,两支横向臂相互平行,两支纵向臂通过第一调节齿臂来调节相对距离,两支横向臂通过第二调节齿臂来调节相对距离,第一调节齿臂和第二调节齿臂之间呈一定角度。本发明的肋间撑开器在右腋下小切口入路手术中手术视野显露更充分,脏器解剖结构及毗邻器官解剖关系观察更清晰,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仪器技术领域,其涉及一种肋间撑开器。
背景技术
良好的术野暴露和尽可能小的创伤决定着手术入路的选择。传统的胸骨正中切口术野暴露良好,但纵劈胸骨造成的创伤较大,并存在出血多、易感染、胸廓发育不良的隐患以及前胸明显瘢痕等问题。结合小儿胸腔小、心脏距离胸壁近、肋骨弹性大、胸腔侧壁肌肉薄弱的解剖特点,右腋下小切口于心内直视手术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适应证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右腋下小切口微创手术经肋间进胸,拥有着保持了胸廓骨性结构的完整性、出血少、止血容易、缩短了整个手术时间等优势,而且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也较常规正中切口手术更少。然而,考虑到手术切口较小及肋骨与胸骨的解剖差异性,术中面临着在运用常规两支支撑臂的胸廓撑开器于右侧肋间切口时术野暴露不够充分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会造成术者观察术野的脏器解剖结构及毗邻器官解剖关系更为困难,同时也影响着手术经验较少的术者的手术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肋间撑开器。
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肋间撑开器,其包括纵横交错的支撑臂,纵横交错的支撑臂为两支纵向臂和两支横向臂,其中两支纵向臂相互平行,两支横向臂相互平行,两支纵向臂通过第一调节齿臂来调节相对距离,两支横向臂通过第二调节齿臂来调节相对距离,第一调节齿臂和第二调节齿臂之间呈一定角度。其中,所述角度为直角。
进一步地,第一纵向臂包括第一撑开板和第一撑开臂,第一撑开板固定在第一撑开臂一端,第一撑开板为具有圆滑面的凸起物;第一撑开臂为平直杆状物,第一撑开臂另一端套接在第一调节齿臂上,第一撑开臂另一端在第一调节齿臂平行移动,第一撑开臂另一端与第一调节齿臂通过第一调节旋钮来固定调节。
优选地,第一撑开板圆滑面的凸起物为半球形体,以及第一撑开臂的截面为圆形。
更优选地,第二纵向臂包括第二撑开板和第二撑开臂,第二撑开板固定在第二撑开臂一端,第二撑开板为具有圆滑面的凸起物,第二撑开臂为平直杆状物;第二撑开臂另一端紧固连接在第一调节齿臂上。
更优选地,第一横向臂包括第三撑开板和第三撑开臂,第三撑开板固定在第三撑开臂一端,第三撑开板为具有圆滑面的凸起物;第三撑开臂为平直杆状物;第三撑开臂另一端紧固连接在第三调节齿臂上;第三调节齿臂与第三撑开臂呈垂直关系,并且在其相交处设置有第二调节旋钮。
进一步地,第二横向臂包括第四撑开板和第四撑开臂,第四撑开板固定在第四撑开臂一端,第四撑开板为具有圆滑面的凸起物;第四撑开臂为平直杆状物;第四撑开臂另一端紧固连接在第二调节齿臂上。
更进一步地,第二调节齿臂和第三调节齿臂通过第二调节旋钮滑动连接,在第二调节齿臂和第三调节齿臂均设置有滑动导向槽,第二调节旋钮贯穿固定在第二调节齿臂的滑动导向槽和第三调节齿臂的滑动导向槽中,通过控制第二调节齿臂的滑动导向槽和第三调节齿臂的滑动导向槽纵向移动距离来调节第一横向臂与第二横向臂之间的间距。
优选地,在第二撑开臂上设置有撑开臂结合扣,第三撑开臂通过撑开臂结合扣与第二撑开臂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18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口罩综合性能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肺牵拉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