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检测黄曲霉毒素B1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2191.9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4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方奕珊;吕晓一;崔波;徐小云;邹飞雪;王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3 | 分类号: | G01N33/53;G01N21/76;G01N27/48;G01N27/3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贾波 |
地址: | 25039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 发光 免疫 传感器 制备 方法 及其 检测 黄曲霉 毒素 b1 中的 应用 | ||
1.一种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9,10-二联苯蒽超声分散到良溶剂中;
(2)将步骤(1)的分散液转移至正在超声的不良溶剂中,继续超声处理;
(3)步骤(2)后,将混合液先进行冷冻处理,然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9,10-二联苯蒽立方纳米颗粒;
(4)将9,10-二联苯蒽立方纳米颗粒超声分散到N,N-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中,然后向其中加入聚乙烯亚胺水溶液,超声混合,得到聚乙烯亚胺/9,10-二联苯蒽立方纳米颗粒混合液;
(5)在玻碳电极表面滴涂上述聚乙烯亚胺/9,10-二联苯蒽立方纳米颗粒混合液,室温下晾干,重复滴涂一次,室温晾干备用;
(6)向步骤(5)的玻碳电极表面滴涂戊二醛溶液,室温孵育后洗涤;
(7)向步骤(6)的玻碳电极表面滴涂黄曲霉毒素B1抗体,先室温下反应,然后转移至0-4℃过夜;
(8)将步骤(7)的玻碳电极清洗后继续在电极表面滴涂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先室温下反应,然后洗涤后转移至0-4 ℃冰箱中保存,即得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9,10-二联苯蒽的良溶剂为四氢呋喃,9,10-二联苯蒽的不良溶剂为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良溶剂和不良溶剂的体积比为1:2-1:4;9,10-二联苯蒽在良溶剂中的浓度为1-2 mg/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混合液在-15~-20 ℃冷冻3-4 h,然后在-45~-50 ℃下真空冷冻干燥48-50 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中,N,N-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的浓度为30-60体积%,9,10-二联苯蒽立方纳米颗粒在N,N-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中的浓度为8-11 mg/mL;聚乙烯亚胺水溶液的浓度为8-11 μg/mL,聚乙烯亚胺与9,10-二联苯蒽立方纳米颗粒的质量比为4×10-5-4×10-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5)中,每次在玻碳电极表面滴涂5-6微升聚乙烯亚胺/9,10-二联苯蒽立方纳米颗粒混合液;步骤(6)中,向步骤(5)的玻碳电极表面滴涂10-20 μL浓度为1-2 wt%的戊二醛溶液,室温孵育2-3 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7)中,向步骤(6)的玻碳电极表面滴涂5-10 μL浓度为50-55 μg/mL的黄曲霉毒素B1抗体,先室温下反应1-2 h,然后转移至0-4 ℃过夜;步骤(8)中,在电极表面滴涂10-20 μL浓度为0.5-1wt%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先室温下反应1-2 h,然后洗涤后转移至0-4 ℃冰箱中保存。
8.一种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配制不同浓度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
b.按照权利要求1-7一项所述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制得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将上述不同浓度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分别修饰到该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上;
c.以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作为对电极,以步骤b修饰好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为工作电极,组成三电极系统,连接到电致化学发光检测设备上;
d. 在电解槽中加入三丙胺溶液,用循环伏安法对工作电极施加循环电压,根据所得的电致化学发光的光信号强度与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绘制工作曲线;
e. 将待测样品修饰到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上,按照步骤c和d的方法检测电致化学发光的光信号强度,通过工作曲线得到待测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219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