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盗型玻璃门集成安全报警的智能锁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2550.0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7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施龙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龙川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45/06;E05B17/00;G07C9/00;A47L25/00;A61L2/10 |
代理公司: | 南昌逸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5 | 代理人: | 刘阳阳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盗 玻璃门 集成 安全 报警 智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盗型玻璃门集成安全报警的智能锁,特别是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包括锁身;当空气吹送至指纹按压板表面后,并用手指按压指纹按压板后将使得按压杆一并受力并被按压,弹簧便可向下收缩,由于按压杆呈倒锥形,且弧形孔内壁与按压杆外壁接触,由此当按压杆持续下压后,指纹按压板将一并通过弹簧铰链向下展开形成V字形,同时可将手指关节抵在按压块上,按压块在受力后将使得塑料波纹方形管向后收缩,而按压块后端将伸出空心壳后方并伸入至指纹识别器下部内,而且按压块后端在伸出的同时将通过液晶抹布套擦拭指纹按压板顶面的灰尘,能够有效的清除指纹按压板上的灰尘以及水汽,延长指纹识别器的使用寿命,实用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盗型玻璃门集成安全报警的智能锁。
背景技术
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的基础上改进的,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简便化的锁具。智能门锁是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智能门锁区别于传统机械锁, 是具有安全性, 便利性, 先进技术的复合型锁具。目前的智能锁在潮湿的环境使用时,部分水汽容易进入智能锁上的指纹识别器上,当用户在进行指纹解锁时,指纹识别器上的水汽极易附着至用户的手指上,造成指纹识别失败,并且影响指纹识别器的寿命,降低了智能锁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盗型玻璃门集成安全报警的智能锁,解决了现有的智能锁实用性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盗型玻璃门集成安全报警的智能锁,包括锁身;
所述锁身前方中间嵌入设置有指纹识别器,且所述指纹识别器内部中间通过弹簧铰链铰接有两块对接的指纹按压板,所述指纹按压板顶部后方均贯通有对称设置的弧形孔,且两块所述指纹按压板之间通过弧形孔贯穿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底部固定有弹簧,且所述弹簧底部固定有与所述指纹识别器内壁后方固定的壁块,所述指纹识别器前方贯穿有空心壳,且所述空心壳内贯穿有按压块,所述按压块外壁套接有液晶抹布套,且所述液晶抹布套外部套接有塑料波纹方形管,所述锁身前方且位于指纹识别器左侧嵌入设置有红外感应器,所述指纹识别器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且所述顶板中间贯穿固定有透光板,所述指纹识别器内壁右侧安装有红外感应开关,所述锁身内部且位于指纹识别器上方开设有内槽,且所述内槽内壁底部设置有通风槽,所述内槽中设置有下齿条,且所述下齿条底部由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微型气泵和紫外线灯体,所述微型气泵左侧以及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气管以及出气管,所述下齿条上方齿合固定有上齿条,且所述上齿条右侧开设有凸字槽,且所述凸字槽中插接有右端与内槽内壁右侧固定的凸字板块,所述锁身左侧开设有齿槽,且所述齿槽内设置有副齿轮,所述副齿轮内贯穿有与所述齿槽内壁嵌接的副齿杆,所述齿槽左侧设置有与所述锁身固定连接的壳体,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内贯穿有与所述壳体内壁嵌接的主齿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锁身前方上侧嵌入固定有密码锁板,且所述锁身前方下侧转动连接有锁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锁身背面嵌入固定有PLC控制板,且所述密码锁板以及指纹识别器均与PLC控制板信号连接,所述PLC控制板外接户主住宅内电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锁身左侧安装有两个按键开关,两个所述按键开关分别与红外感应开关以及紫外线灯体电性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开关与红外感应器信号连接,且所述红外感应开关与微型气泵电性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通风槽底部贯通至指纹识别器内壁底部,所述微型气泵对准至通风槽,且所述通风槽底部被顶板所覆盖,所述顶板底部且位于透光板左右两侧分布有若干个均匀布置的风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齿槽与内槽相通,所述副齿轮左侧伸入至壳体中,且所述副齿轮顶部伸入至内槽中,所述主齿轮位于副齿轮左侧,所述主齿轮与副齿轮齿合,且所述主齿轮左侧伸出壳体左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齿条左侧伸入壳体中,且所述上齿条与副齿轮相齿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龙川,未经施龙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25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